循梦前行,钱斌是目前唯一一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份同时登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法律讲堂》两个品牌栏目,弘扬主旋律、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学者。“2012年度全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2018年安徽省社科普及先进个人” “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师者深情,点点滴滴!
“用文化普及科学”
作为教师,有一件事情让钱斌打心底里喜欢,那就是面对讲台下面的一双双眼睛。那一双双眼睛会随着他的手势移动,也会随着他的情绪时而欢喜时而愤懑,甚至盈盈欲泪,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不过,他有些不满足。因为自己是文科教师,面对理工科学生,他的教学很难渗透进学生的专业中去。怎样才能把思政理论课和专业课融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把合肥工大“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的精神文化深植进学生的内心?这成为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钱斌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专业,成了一位“文科出身的理学博士”。博士期间的学习使他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开始尝试把思政的方法和科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从文化层面教育和引导学生。这种方式后来被中国新闻社的一位记者概括为“用文化普及科学”,她对作者的相关报道刊登于中国新闻网后,随即被人民网等数10家网站转发。
钱斌坦言,是《百家讲坛》历练了他,让他走上了“用文化普及科学”这样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百家讲坛》,从最初的自荐、沟通、磨合,到录制讲课内容,他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做出来。第一讲的讲稿,总共才6000多字,他删删改改写了20遍;而系列讲座的全部讲稿,一共也只有10讲,而他删删改改了不下100遍……他的眼疾也从此落下了。
钱斌这种文化引领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相关专著《千年一笔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十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和2013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获得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
“用文化普及科学”的理念也受到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重视。
2018 年,钱斌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科普创作活动。来自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同学采用“用文化普及科学”的方法,历时两年半创作完成《真实的古代战争》书稿。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予以充分肯定,为此举办了“真实的古代战争——大学生科普创作沙龙”。沙龙被列为该协会“繁荣科普创作 助力创新发展”全国系列活动之一。
“非常感激钱老师给予的平台和机会,让我在不断学习中长才干。”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毕业的欧阳夏枫现在在广东做外贸工作。回忆起加入创作团队时,她很是感慨,“期待有一日,可以见到钱老师和创作团队的伙伴。”
说起钱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荣赞赏道:“一直以来,钱老师工作都很投入很专注。他甘于寂寞,默默做事,不计回报。如果没有情怀支撑,是绝对做不到的!”
“上课有意义,更有意思”
“钱老师上课很有意思,不是照着书本读那些条条框框,而是结合历史案例,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浅显易懂,还能给人教育意义。”走在校园里,对于钱斌的课,很多学生道出了心声。
“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抓手的,只有适应新的形势,并创造出新的形式,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最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立德树人。”钱斌认为,这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有的担当。
早在2008年,他就开始进行创新,有计划地、系统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规划出适合他们的思政理论课学习方法和课堂作业。无论是在各校区的500人左右的翻转课堂,还是虚拟情景实验室的上课,抑或让学生自己用“母语”(方言)在课堂上交流,都使理工科学生对思政课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6级研究生李雪雯,现在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文化课老师。她说,在校期间钱老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让自己收获很大。她将以钱老师为榜样,做新时代新老师。
而今,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李向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盛宁馨、城乡规划专业的黄安等2017级本科生们感受最深的是钱斌采用的“微创作”教学法。
“微创作”教学法,就是指导学生以课程内容为背景,分门别类地创作微作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撰写中国故事;让学生在史料中发掘从安徽金寨走出来的59位开国将军的人生经历,撰写将军微小说、将军家书;鼓励学生以身边的典型人物为素材,创作微剧本……
“字数虽少,但想要创作好,我们不但要主动查找史料,更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历史的场景,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做到微言大义。”负责本班故事创作的分配、收集和初步修改的李向华笑着说,钱老师不但敬业而且还处处为学生们着想。他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1000余部相关影视剧和纪录片,以及200余本金寨县历史文化相关的图书精选出来,共享给学生。
“思政课成为‘活水’,才能让学生成为其中游动的‘活鱼’。”正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近年来,学生们围绕课程进行“微创作”的文字作品有《近现代历史的戏剧表达》《咬得菜根百事成(习近平讲过的典故)》《金寨开国将军》系列、《近现代中国年度汉字》等近30种,一千余万字,还有微视频等其他作品。
“和学生一起飞扬”
新的时代,教育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教育思想、教育形态、教育模式如何更迭,不变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心。钱斌认为,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教育学生,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感染。他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先后制作三门网络课程,在教育部指定网站上线,受到了好评,后均被授予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他还带领团队陆续开发了《张骞通西域》等十余门慕课课程,目前浏览量已达700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以《纲要》课程为核心的,包括线下课、线上课、智慧课堂等在内的“课程丛”。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将思政理论课程与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活动和各类竞赛等结合起来,进行“主动思政”,先后指导了国家级创新创业团队、省级创业大赛团队、三下乡团队等。
没有一流的科研,就没有一流的教学。钱斌将课程内容、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凝练学术方向,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论文7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各类著作10部,并荣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大奖。
在大家看来,钱斌作为2016年唯一一位被评为教学型教授的老师,功夫果然不一般。
“教学相长,要想教好思政课,一定要和学生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呼吸,和他们一起飞扬!”钱斌说道,“我的选题,大都是在和学生的日常交流中逐步形成的,目前大概有300多个。”从2001年开始,他每年都会有“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老师如何才能更专业”等200余个问题和学生交流,有时线上一个小时的讨论就多达600余条。
“人不能太功利,只要你认真做、用心做,你的苦心一定不会白费!”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钱斌教授笑着说,教育教学是良心工程,只要教师怀揣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就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路上,钱斌践行着、追逐着自己的梦想。笑容灿烂依旧,眼神平和而坚定。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800期2版
(王秀芹/文 宣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