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矢志工业报国 践行立德树人——写在合肥工业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
1945年,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一所工业专科学校诞生在安徽蚌埠。学校成立的初衷,是为百废待兴的国家培育工科人才。此后,几经更名和校址变迁,学校最终确定校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并扎根江淮大地,矢志工业报国。春华秋实,薪火相继,合肥工业大学迎来了建校80周年。80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工业报国的初心使命融入办学实践,缔造了“千人一领军”的人才培养美誉,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合...
1945年,抗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一所工业专科学校诞生在安徽蚌埠。学校成立的初衷,是为百废待兴的国家培育工科人才。此后,几经更名和校址变迁,学校最终确定校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并扎根江淮大地,矢志工业报国。春华秋实,薪火相继,合肥工业大学迎来了建校80周年。80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工业报国的初心使命融入办学实践,缔造了“千人一领军”的人才培养美誉,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合...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纵深、安徽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时代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这所拥有八十年办学历史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工业报国”初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合工大力量”。立德树人,锻造服务区域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
近日,新时代高校“智驱领航 固本铸魂”育人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由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汽车领域相关高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发起建设,将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构建校企共建、共研、共享的育人新生态。多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构建“工科为主、多科协同”发展格局。工业报国的接力棒在一代代年轻学子中传递。10月7日,该校将迎来80周年校庆...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迎来深刻变革。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近日,由合肥工业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10名本科生联合组成的“鸿斛战队”,在教师科研团队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并开发出面向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大模型——“电子信息专业引擎”。该项目于2025年8月底顺利完成系统测试并发布,现已正式投入教学应用。项目发布会自2025年6月启动以来,项目团队历...
白先旭教授(左三)在指导学生。这个暑假,即将迎来80周年校庆的合肥工业大学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该校是中国最早设置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近年来,隶属于该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车辆自适应结构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在汽车智能悬架减振器结构设计、非线性驱动及系统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并逐步试水产业化。截至目前,已完成包括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安凯汽车在内的6款乘用车和3款商用车的智能悬架系统产品开发。值...
为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的困境,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小米集团连续两年联合开设工程师训练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训练营中,小米集团选派经验丰富、行业技术领先的资深研发工程师组建金牌讲师团队,轮流入驻校园,开展为期15天的“白加黑”式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专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实操、项目作业等,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实现了人才的定向培养...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仍时有发生。改进调查研究排在中央八项规定第一位,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反复强调“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改进调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合肥工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工业报国”初心,高质量培育创新人才,高水平开展科研攻关,高站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全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适配机制,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学科...
当很多同学还在到处递简历、跑招聘会时,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刘圣鑫已提前1年,在2024年6月就拿到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offer(录用通知)。对刘圣鑫来说,这得益于1年前参加学校组织的“小米工程师训练营”活动。这更是合肥工业大学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贯通“校企协同育人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的结果。“小米工程师训练营”由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联合小米集团共同打造。训练营以...
“用了你给的肥料,办公室都快死了的绿植真的活过来了!”前段时间,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马晓静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喜讯。朋友喜出望外,马晓静却在意料之中。她对自己积累了近20年的科研成果有着十足信心。就在今年1月,她在合肥创办了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追溯这款肥料的源头,竟然是田间地头已经干枯的秸秆。废弃秸秆何以变成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这其中藏着什么奥秘?关键“胜负手”“你看它俩有啥不一样?”走进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