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李正印:大学四年,我决不能白过

日期:2012-02-12  稿件来源:  

图文

“大学四年,我决不能白过”

——记“2011年度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获得者李正印

□本报记者 王 建

“记得坐着校车刚进入翡翠湖校区校门时,我曾对自己说,这里将是我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大学4年,我决不能白过。现在4年过去了,我可以对自己说,我兑现了当时的承诺。”说这话的,正是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7-2班的李正印。

今年10月,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李正印又一次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获得中国地质类学生的最高荣誉——“2011年度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

潜心学习 互帮互助

2007年9月,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李正印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来到了合肥工业大学。

初入大学,没有了初、高中老师的督促,有的是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同学便显得非常迷茫,刚进大学时的梦想抱负也慢慢在日复一日中泯灭。李正印却常常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上,老师的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确定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设定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再将目标细化,这样才能够在小目标不断实现的喜悦中,逐步接近和达到最终目标。”

最终,李正印把目标定在了学习上。他觉得,大学首先是学习的地方,是培养独立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地方;其次才是锻炼社交等其它能力的地方。

大学4年,李正印始终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系统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成绩一直在专业前5名,大学平均学分绩点为3.65025。在圆满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李正印还旁听了许多土木专业的课程,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李正印成绩非常优秀,学习的效率也非常高。”回想起大学4年与李正印相处的点点滴滴,现在学校读研的张石磊、赵彤至今仍啧啧称赞:“大学4年,正印把所有能拿的奖都拿了个遍。”

大学4年,李正印曾3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获得校三好学生,3次获校等级奖学金(1次一等、2次二等),同时获得安徽省双优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员,合肥工业大学第40期党校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569分)、六级(515分),计算机二级,计算机三级网络的考试。这些骄人的成绩令人赞叹,而在这些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李正印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在自己学好的同时,李正印没有忘记班里的其他同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李正印就与班里几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起,每周固定与班里的同学进行学习交流,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互帮互助中让后进同学跟上学习队伍。李正印说:“我觉得,这样一方面可以共同探讨一下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和其他同学的感情联络,毕竟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

“我记得到屯溪路校区后,正印比较喜欢到主教四楼最东边的一个教室上自习,每次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都会到那里去找他。几乎所有的问题,在他那里都会迎刃而解。”赵彤说。

而班里很多同学却不知道,李正印最喜欢自习的地方莫过于校图书馆了。他觉得,图书馆比较安静,能静下心来学习;当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而在自己学习累了的时候,还可以看些“闲书”修身养性。所以他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但每学期在考试前几周,李正印总会把自己上自习的地方改到教学楼,因为他知道班里同学在教学楼上自习的比较多。“考试前到那里上自习可以和他们一起学习交流。”李正印说。

强化实践 提升能力

说起李正印,熟悉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赞不绝口,认为他做事计划性非常强。而李正印却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事情,才能高效地学习和工作。所以,他总是喜欢把事情按重要性和时间分成A、B、C三个等级,然后按A、B、C依次把事情完成。“这样一来,当别人有些忙乱的时候,往往我依然可以比较轻松有序地度过。这也是我能够比较好地协调学习、工作还有其它事情的秘诀。”李正印说。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岩土工程勘测、设计、地基处理、基坑设计、水文地质、建设工程监理和施工组织管理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刚进入大二,李正印就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际的工程经验作为支撑,以后很难会有大的发展。为此,在学习之余,李正印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实践。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巢湖野外地质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外,他还利用暑假时间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2009年暑假,李正印参加了校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实习工作,从事室内的土工试验,除了做试验外,李正印还担任其中一个实习小组的组长。为了让参加实习的同学都能够学到东西,掌握实习的各个环节,李正印从人员安排、工作分配、考勤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利用晚上的时间,教会每位同学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帮助他们检查错误。在他的带领下,实习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合理的人员调配和工作安排也使得他们超额完成任务,得到了实验室老师和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大三下学期,李正印以负责人身份成功申请到了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管桩裂缝和接头质量检测的研究”,项目基金1.5万元。

“项目历时一年半,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烦心和纠结的就是Matlab编程和书写论文了。一个程序得调试好几天,还不一定能搞定,这需要我们有十足的耐心。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钟都是很正常的事,我经常一大早出去,半夜才回宿舍,同学们经常见不到我。”回忆起那段时间,李正印非常感慨。

由于创新实验主要研究管桩,涉及到一维二维波动理论,理论性很强,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非常困难。仅二维波动方程的求解,就需要利用数理方程、Laplace变化等知识进行求解。李正印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地学习。这时,指导老师刘东甲非常认真地给李正印讲解这些新知识,并让自己的研究生卢志堂帮助他解决疑问。经过很多天的努力,李正印终于把方程解了出来,“刘老师和卢师兄很认真地帮我检查每个求解过程,告诉我哪部分不够好,应该怎么做,应该查阅哪些书籍。”

刚开始撰写论文,李正印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幸好有老师、师兄们、团队成员的帮忙,项目组每个人都以百分的热情投入到每一项工作。”无论是资料搜集,还是到安徽省科学研究设计院管桩基地和学校结构实验室进行管桩信号采集,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第一篇论文从初稿完成到最终投稿,刘东甲老师和卢志堂先后帮忙修改了好几十次,“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小的细节出现问题。”李正印说。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在刘东甲老师和研究生卢志堂的指导以及项目组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管桩裂缝和接头质量检测的研究”得以顺利完成。李正印所提交的两篇学术论文《低应变检测对PHC管桩裂缝测试效果的分析》和《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别PHC管桩接头质量的研究》也分别被《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岩土工程学报》(增刊)录用。

感恩母校 放飞梦想

10月中旬,记者联系上了远在山东滨州工程现场出差的李正印,向他表示祝贺,他却谦虚地说:“能够获得这份荣誉,首先,要感谢母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对我的栽培,推荐我申请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其次,要感谢刘东甲老师和卢志堂师兄一路走来对我的悉心帮助和指导;当然还要感谢舍友、同学、朋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谈起在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李正印至今仍非常怀念。“我们的导员胡剑老师,是亲和力很强的人,只要你找他帮忙,他总是很热情地提供帮助;王国强老师在给我写专家推荐意见时,工工整整的写了好几遍,无论是措辞还是文章结构,都反复考虑好多遍,严谨的态度很让人敬佩;舍友们也给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这是大学4年让我感到非常荣幸的事;还有老班长宋彦辰的魄力、决心、恒心也让人很受鼓舞;当然还有很多人,在这就不多说了……”李正印说,“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学校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祝愿您们身体健康,一切顺利!祝愿母校更加辉煌!”

毕业后,李正印选择到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工作。虽然因为工作的需要,他经常要到山东省各地跑工程现场,但李正印却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工作,因为他深信:“不论在什么环境下,追求进步,追求卓越,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在各个环节上提升自己,结果才会是我们想要的!”

他也正在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原文载于2011年11月20日《合肥工大报》第586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