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陶铸、于力涛:“涛”起涛落“铸”就成功

日期:2011-08-28  稿件来源:  

图文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跨步于时代的尖端,用自己的信念和毅力,成就着一个又一个辉煌。“弄潮儿”的概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拓展开来,从更深层次诠释了它之于当今时代更深刻的含义:如果说,信心,是大海里的一条船,那么,坚持,就是驶向成功彼岸的那双桨!

“破茧而出”的美丽

11月5日,校南区春华路热闹非凡,马路两边展满了来自全校各个院系学生的科技作品。其中有两名学生边介绍作品,边展示他们的科技成果,桌上一烧杯黄澄澄透亮的油,引得过往同学驻足观看。之后,又有安徽电视台、合肥电视台、《安徽商报》、《江淮晨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他们进行了采访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科技作品,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让同学们甚至新闻媒体都如此感兴趣?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近了他们——校第11届“斛兵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得者——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陶铸、于力涛同学。

经两位同学介绍,记者了解到,他们的作品《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蚕蛹油及其工艺优化》是“变废为宝”——蚕蛹的回收再利用的工艺技术。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蚕桑大国,蚕蛹资源相当丰富,且蚕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民间甚至有“七枚蚕蛹顶一个鸡蛋”的说法。但从目前情况看,蚕蛹利用率还很低,一直以来是作为鱼、鸡、猪等的饲料。随着粮食危机的加重以及人们对生活、食品营养保健要求的提高,对一些食物巨大的蛋白质和油脂类资源库的研究势在必行。蚕蛹的开发再利用即是其中的一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高效快速以及环保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赢得了研究者的青睐。陶铸和于力涛介绍说,该项技术研究实验条件温和,CO2来源丰富、廉价、无毒,能很好的保持蚕蛹独特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价值。据研究,蚕蛹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压及抗癌、增长智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多方面生理和药理功能。

在国外被作为保健品及制药原料的蚕蛹油,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还未曾见过。现在,这两位同学研究的蛹油提取率已经达到28%,该成果也引起几家相关企业的关注。他们还介绍说,在提取蛹油的同时还能获得蚕蛹蛋白粉、甲壳质等物质,也可被开发应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镜头切回到5日下午春华路的“轩然大波”,这样的解释或许解开了所有人的疑惑。

“缚茧孕育”的辛酸

“真的觉得没什么,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这是队长陶铸的“获奖感言”。轻描淡写的背后,让我们来真正了解曾经“缚茧孕育”时,那一路走来的辛酸。

于力涛说,开始做实验要追溯到大二暑假,他们主动联系老师要求参与科研项目。在暑假的两个月,还有平时课余时间他们也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有一次实验至今让两人印象深刻。“我们那天做蚕蛹油参数测定实验,主要是滴定实验,几种萃取方法和条件不同获得的4个样品,每个实验需做3次重复实验,共48个实验。为了防止氧化和变质,样品必须保存在冰箱里,实验时再拿出来融化。由于是油,称量也很不方便。而且要求配制的几种不同的溶剂必须现配现用,实验条件限制再加上当时是考试高峰期,所以,他们决定当晚把所有实验全部做完。当时已是11月,天已经很冷了,有些试剂是剧毒的,实验时必须开着窗户,而且还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整整持续了7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已到了凌晨2时多。”他们说,那次实验之所以印象最深刻,不仅是因为它最复杂也最耗时,更关键的是,只有在那样的实验中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面临复杂的环境,学会应对困难,解决问题。“我们从那次实验中收获颇丰!”

“由于带我们做实验的魏兆军老师主要研究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条件和我们实验所需不一致,所以很多设备、仪器得到公共实验室和其他老师实验室去借,试剂得自己联系去买,这倒是小事,关键是有些细节和使用问题。譬如有些试剂虽然是同一个名称,但不同产家生产的产品性质也有所不同。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如果没买到的话,又不能中断实验,只能打着魏老师的‘旗号’到处借试剂。”于力涛打趣地说:“使用问题最头痛,一年多的实验做下来,身体倒锻炼的不错了。我们的主要实验设备在1楼,原料蚕蛹在4楼,有的试剂或实验设备分布在3楼、5楼、6楼,做实验时,经常是1楼到6楼跑上跑下,根本来不及等电梯。”

“有时候做完实验,试剂的气味还残留在鼻子里,好久才能慢慢退去。”“每天做完实验,最害怕的就是洗玻璃仪器。大大小小的烧杯、试管,少说也有几十个,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个。直筒的容器还好洗,最头疼的就是像圆底烧瓶、锥形瓶之类的,往往要用洗洁精刷上好几遍,刷子够不着的地方还是洗不干净,只能自己另辟蹊径。蚕蛹油和有些试剂不像一般的溶剂,用洗洁精一刷就干净了,刷完后还得用酒精泡很久,再刷,直到用清水冲洗完看起来绝对干净为止。所有的玻璃仪器都要烘干。可有的时候,稍微疏忽一点,烘干后就会发现还有一小点地方没洗干净。为保证实验精度和准确度,即使烘干了也要重新洗,直到达到实验标准。”“冬天天气冷,实验室又没有热水,凉水冲在手上,冻得生疼。”

问题和困难伴随着实验的深入接踵而来。CO2流体萃取仪工作的时候,需要有人观测实验参数有无变化,因为仪器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有时会导致初始设定的某些实验参数发生变化,需要不断调节直到稳定。再加上萃取仪配置压缩机的缘故,机器工作时噪音特别大,呆在实验室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儿。整个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蚕蛹油实验持续一百多个小时,每天大概4个实验,平均每个实验3小时。每天在噪音中做完实验,一静下来脑袋里全是嗡嗡的声音,后来简直患了“实验后遗症”。于力涛说,队长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这样一来,晚上更睡不踏实,后来头痛,不得不去看医生。

“其实,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技术和经验问题。刚开始做实验时,对实验涉及的各种技术不太了解,只能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分析、尝试,看实验效果进行前后比较。有些细节问题,查不到资料的,有的自己摸索,有的和同学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向学院老师请教,也找研究生学长帮忙。”“这个实验做下来,实验室的老师和研究生认识了不少。”陶铸说:“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点小成绩,要非常感谢魏兆军教授给我们的机会和支持,还有其他实验室老师和研究生学长的无私帮助。”

“化蛹成蝶”的展望

如果,把他们比作“化蝶”前的“蛹”的话,这次成功,无疑是他们向“破茧成蝶”迈出的一大步。经历过这样的艰辛,或许,他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化蛹成蝶”时那份炫烂的美丽!黎明前的黑暗,孕育着希望;同时,也昭示着光明。此一时的艰辛,换来的,必然是彼一刻震撼人心的美丽!

其实,刚开始联系陶铸告诉他想要采访的时候,他在电话里一再推辞,说自己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但耐不住记者的“软磨硬泡”,答应了采访。虽是初次见面,但记者还是能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一种严谨的作风。他跟我们谈到实验,那样的言情并茂又神态严肃,似乎生怕说错一个字,用错一个词。陶铸说,他闲时喜欢泡图书馆,各种各样的书让他如痴如醉。“我看的书很杂,但偏爱经济、企业、商业和传记方面的书籍。”他觉得从书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也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现在的陶铸,实验暂告一段后,正在冲刺考研,但方向不变,他希望朝着自己喜爱的生物学领域发展。陶铸的名字是远在北京工作的舅舅取的,“或许他想让我向前‘陶铸’学习,努力做出一番成就吧。”陶铸笑笑说。“有点沉静,话不多,但乐于助人,处事稳重,学习刻苦,做事认真踏实,力求完美。”这是于力涛眼中的队长。

相对沉静的陶铸来说,于力涛显得活跃些。从大一到现在,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的她,学习成绩也很优秀,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奖励。身为学院学生团总支书记的她,工作也很出色,曾多次获得“优秀团干”称号。于力涛告诉记者,大三的时候,她还在勤工助学中心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她说,这次获奖是她上大学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我们是最完美的‘黄金搭档’,性格互补才能配合默契,做出今天的一些小成绩。”记者了解到,于力涛已经顺利保研我校,她接下来的计划还是“马不停蹄”去实验室做实验,“多做一点,做好一点,为将来打基础,做准备。其实做实验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每天做重复又单调枯燥的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是因为用一颗‘平常心’来坚持做一些平凡的事。”

“我们既然开始了,就从未想过要放弃,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队长陶铸如是说。

后记:“勇往直前”是一种信念,“持之以恒”是一种美丽。人生漫漫长路,只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拼搏。当有一天余晖夕阳,我们回首观望,才发现,路的两旁,早已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学生记者:王 松 何长伟 刘亚琼 来源:《合肥工大报》第501期)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