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日昌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并受到省委书记李锦斌亲切接见
4月30日,第22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在合肥举行,我校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洪日昌教授获此殊荣。领奖台上,身披红色绶带的洪日昌手捧证书、笔挺而立,坚定而自信。
翻开洪日昌的简历,一个个头衔、一串串成果,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他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和付出……尽管一路上掌声追随、鲜花簇拥,但是洪日昌认为自己做得并不足够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沉下来用心去做。
三尺讲台多考验
回忆自己第一次正式登上讲台授课的情景,洪日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感觉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有些“跌相”。尽管当时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但是上了讲台洪老师还是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跟我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以前我经常在台上作报告,畅谈科研动机,兴奋地亮解决方案,非常有成就感。但是,刚开课的头两次,讲几分钟就有点讲不下去了,找不到兴奋点,学生们提不起精神,课堂很沉闷。我感觉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对于当时的窘态,洪老师记忆犹新。
后来,洪日昌更加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他逐渐意识到,上课并不能局限于书本,相关的拓展知识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所以在后来的备课中,他特别注意加入一些新鲜的、前沿的知识点和科研成果,以此展示计算机学科的价值和魅力,而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他说:“我们只有充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来做备课工作,才能把课上好。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只有重视了我们才会积极付诸行动。总之,用心是关键。”
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洪日昌的注意。“不少学生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的影响,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课堂有时候就像是一潭死水,老师如果不适时投放一些‘大石头’,课上就难以激起半点波澜,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也是最让人担忧的。”洪老师一直想方设法试图解决课堂上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实践和总结,他认为,一方面,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发挥好主导作用,讲课内容要走心,讲课方式要灵活,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积极思考,真正融进课堂、融进知识。师生间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学生的获得感,不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遑论一流本科教育和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了。
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和教学经历,洪老师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学识渊博很重要,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科研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内容、新观点和新方法,能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而教学过程将会发现必须解决和值得研究的新问题、新课题,也能让科研走出实验室,更好地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洪日昌为本科生讲授《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并为研究生开设《多媒体信息检索系列讲座》。他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大家的好评。此外,面对新的业态环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正在加紧筹备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为此,洪日昌拟开设《人工智能前沿》等选修课程,并定位为“研讨课”,他将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把本学科的前沿科研成果和创新理念传递给学生。他相信通过这些年的积累和探索,再上讲台时,能够以更好的姿态和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方式来施教。
言传身教育英才
在学生们眼里,洪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在路上他会主动跟学生打招呼,邮件没有及时回他会跟学生说明原因,没有任何架子,像是一个邻家的大哥哥,学生们常用nice,cute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导师。但是对于学习和工作,好脾气的洪老师是丝毫不含糊的。
2016级博士生沈玲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她的老师就曾跟她说:“洪老师外出开会,会间别人出去玩,他却留在酒店写论文,读他的研究生就要做好实干的准备。”老师的这剂“预防针”没有吓退沈玲,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考洪老师研究生的决心。
沈玲刚读研时,第一个大任务是写一篇英文综述。初稿交上去后,很快被打了回来。紧接着,洪老师与沈玲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告诉她自己以前是怎么一步步练习写作的,指导思路和方法。沈玲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随后,她重新查找资料,对综述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而这一稿终于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洪老师是我们学业和学术上的引路人,是一个有存在感的好榜样。”沈玲相信,在导师的教导下,自己一定能在各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2018级研究生李琳也是慕名而来洪老师门下的。读研后,老师在学业上的关心和帮助让李琳很感动。因为各种原因,李琳换了两次研究方向,一度有些无措,但是洪老师并没有责备,而是帮助李琳找方向,学方法,建立自信。不久前李琳跟洪老师说感觉自己代码能力不强,想多做做项目增加经验,洪老师觉得有想法是好事情,于是很快就把她分到项目组锻炼了。洪老师说:“结合学生的志趣和能力安排学习和工作,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有所长,这在人才培养中很重要。”
洪老师看问题很敏锐,把得准,这一点2017级研究生秦伟深有感触:“有一次我汇报工作,讲了十几页ppt后,洪老师就问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关键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们遇到问题都愿意跟洪老师讲,称他是他们的“定心丸”。
洪老师思路开阔,做事有章法,对学生影响大。2018年9月,学院承办环太平洋多媒体大会,洪老师负责会务工作。筹备期间,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大会不光要能够切实推动学者们学术上的交流合作,最好还要能够带给大家愉悦的体验和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在最后闭幕晚宴的设计上,洪老师精心安排了传统曲艺黄梅戏和川剧等节目。果不其然,极具中国特色的表演受到了与会各国学者的欢迎和喜爱,大家纷纷为这个安排点赞。在洪老师的带领下安排会务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做事情不是简单完成即可,还要思索如何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洪老师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校作报告,大力支持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团队与新加坡和美国等国的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有较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学生们在交流中开拓眼界,重新审视自己,进而对学业和人生作出更科学的规划。
虽然教龄并不长,但是洪老师已经指导1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其中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独立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毕业3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名博士毕业后进入南洋理工大学深造,另1位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科研路上攀高峰
作为学校较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洪日昌扎根工大,依托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创建“智能媒体计算”创新团队,有效开展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洪日昌聚焦多媒体的智能分析,在如何理解多媒体内容-多媒体语义标注、如何围绕查询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高效聚合、如何高效协同地实现多媒体内容三个方面深耕细作,研究成果曾被包括英国每日邮报、美国ACM技术新闻在内的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学术影响。他在人工智能相关方向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且多次获得国际奖项,论文引用超7000次,入选2018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对此,团队里的刘学亮老师颇为钦佩:“洪老师具有国际视野,善于把握科技发展前沿,有本学科领域内的国际话语权,是青年教师的榜样,对我们的帮助也非常大。”
洪日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参与973青年科学家专项和科技部重点研究计划各一项;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及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获得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尽管获奖不断、荣誉纷至沓来,但洪日昌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说:“我只是像‘卖油翁’那样,熟能生巧而已。”
2015年,洪日昌被选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挂职,担任信息二处计算机应用项目主任。挂职期间,洪日昌从项目中看到了合肥工业大学与其他高校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工大教师奋力拼搏的姿态,他还在与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同行的接触中,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洪日昌感慨道:“国家基金委的管理是非常科学严格的,基金委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科研工作者,都是很有情怀的人。”基金委同事对科学事业的情怀,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洪日昌,让他为中国科研工作者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自豪。
挂职期满回校后,洪日昌担任了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并在2019年初,被学校委以副院长重任,分管学科建设、科研、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工作。他知道,肩上的担子越重,脚下的步子就要越坚定,身心的投入就要越义无反顾。
行政事务虽然在增多,但是“老本行”科研工作洪日昌一刻也不敢忘。目前,洪日昌正在参与一个重点基金项目和一个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他希望通过不断积累,自己和所在团队都能够取得更大突破,最终实现我校计算机学科在全国争先进位、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
洪日昌坦言:“从求学到现在,确实是一个不断奋斗和成长的历程,走到今天,可以说已经走进了一个舒适区。最近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毫无疑问,是该跳出这个舒适区了。”
成功跳出舒适区、创造更大的价值是摆在洪日昌面前的又一个命题,但是正如他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一个有心且尽心的人,正确看待自我,认真对待自我,就像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那样,日日复月月,月月复年年,最终定能练就令人信服的真本领,成就心中的碧海蓝天。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786期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