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潘正东:匠心报国打造单项冠军

日期:2021-03-31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

说到镇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很多同行马上想到它是业内有名的单项冠军;说到镇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掌舵人潘正东,连欧美有着较高知名度的同业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China潘”。时至今日,潘正东已经带领镇江液压走过了近30个年头,将它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壮大为综合实力业内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行业“领跑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这位掌舵人的传奇风采。

追忆往事话峥嵘岁月

那是1964年炎热的夏天,南京长江大桥还未通车,年少的潘正东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从江苏省镇江市出发,搭火车,过轮渡,再转火车、大巴,熬过漫长的车程,第一次踏上合肥这方土地,走进了他向往已久的合肥工业大学。

当时校内外高楼大厦不多,七层高的主教学楼仿佛一个雄壮的巨人,静静矗立。主教学楼和东教学楼之间的连廊上悬挂着“欢迎新同学入校”的横幅,校园里浓厚的迎新氛围让每一位新同学都感受到了热情与温暖。当潘正东从入学的喜悦中缓过神来时,忽然发现随货车运过来的行李居然找不到了,他笑着回忆道:“我当时很着急,幸好有一群负责迎新的同学带着我去各个行李堆放点一起找,一直到晚上才找到,虽然过程不太顺利,但大家的热情令我十分感动。”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几年里,潘正东常常能体会到这样的温暖,谈及往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还记得刚接触广阔深奥的大学知识时内心受到的冲击,“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培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等谆谆教诲不时回响在耳边;还记得校园马路边各个系负责设计的黑板报,争奇斗艳,各有特色;也记得锅炉房烧开水的老师傅,不但一直兢兢业业为全校师生提供饮水保障,他还对学生关爱有加,当有身体不好的学生请他帮忙熬中药时他也从不嫌麻烦。“我们甚至连彼此的姓名都不知道,但这位老师傅就像亲人一样体贴,于微细处也体现了合肥工大的人文关怀!”

潘正东回忆说,那时候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有趣的,每周都有露天电影看,周末时还会约上三两个好友到四牌楼走一圈,买点东西,吃点小吃,当然少不了到新华书店逛上一逛,买些书籍。此外,系里和班级还组织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同学们排练歌舞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时间转眼已是1966年的夏天,“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国。在停课“闹革命”和复课“闹革命”中,青年学生抓紧学习文化知识,到工厂实习,到矿山体验生活,到农场接受锻炼。1970年,根据中央“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厂矿、面向基层”的毕业分配方针,潘正东被分配到安徽天长县农机一厂,正式告别学校,踏入社会。天长县农机一厂规模不大,但他十分感谢在这里的时光:“厂小有厂小的好处,很多事情都能接触得到,可以让人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在潘正东看来,母校给予了知识,工厂锻炼了能力,而“文革”的经历更让其深刻认识到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稳定紧密相联。珍惜当下,勇跨难关,学会在时代的潮流中顺势而为,这些品质和素养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敢为人先踏改革节拍

时至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拂遍神州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天长县农机厂磨练了九年的潘正东抓住机遇回到老家镇江矿山机械厂。在镇江市机械系统里,他创造了历史性的“三个第一”。

随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的氛围空前高涨。如何适应改革开放新环境、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了潘正东当时常常思考的问题。1988年,四十岁出头的潘正东抓住竞争上岗的政策福利,通过实干和数轮演讲比拼成功当选镇江电磁设备厂厂长,成为镇江市机械系统“第一位竞争上岗的厂长”。担任电磁设备厂厂长的近三年时间里,潘正东带领全体员工在市场开拓、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他也凭借出色的才干和踏实肯干的精神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员工的认可。

1990年,潘正东接下了镇江液压件总厂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市场萎缩,生产下滑、库存增加,镇江液压一度沦为被限制用电的困难企业。潘正东没谈待遇,没留退路,一头扎进处于困境中的镇江液压件总厂,就任厂长兼党总支书记。当被问及离开自己经营得红红火火的原电磁设备厂,到一个困难企业是否心有不甘时,潘正东这样答道:“一个人的发展应该要将个人的取向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件该做的事情。”在镇江液压件总厂,潘正东吃过的苦、走过的弯路多到说不清,经过近六年的摸爬滚打,他最终成功带领该厂成长为拥有“好产品、好市场、好领导班子”的“三好”企业。

1996年,镇江市政府在国有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承包、租赁、出售等政策试点,搞股份合作制改革,镇江液压件总厂是第一批试点企业。有工人问:“搞股份制,把我们从国企工人变成私企工人,你有什么好处?”有人说:“改制后员工平均持股,厂长不就下台了?”面对质疑和猜测,潘正东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响应号召,努力劝说不愿接受变革的老职工:“现在很多中小国企都遇到发展的阻力,甚至成为了国家的包袱,要支持国家实行抓大放小的政策,遇到困难时不能只想着找政府,要向改革要活力!”一个月后,改制完成,在500名员工推选下,潘正东成为镇江市国企改制后“第一个搞股份合作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民选厂长”。没有了“大锅饭”,员工积极性大幅提高。

改制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光靠职工入股筹资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平均持股,企业经营者没有充分的决策权,很多好想法难以推行。终于在2000 年,按照当时江苏省有关政策,镇江液压件总厂启动二次改制,潘正东推动企业股权改革,买下土地使用权,成为镇江市机械系统“第一位控股董事长、厂长”,两次改制后,镇江液压开始做大做强,以十年扩大十倍的惊人速度飞快成长。

潘正东笑称自己是“人生的末班车赶上了改革的头班车”。在每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他都不曾害怕退缩,并坚信“改比不改好,早改比晚改好”,正是这样勇立潮头的过人胆识和对政策机遇的准确把握,让他成就了出彩人生,并赢得一系列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镇江市人民奖章、镇江市科技实业家创新奖……

不忘初心铸民族品牌

几十年里,镇江液压心无旁骛,瞄准“全液压转向器”和“摆线液压马达”两个产品,从专业化、规模化逐渐蜕变至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并于2017年凭借其拳头产品全液压转向器入选全国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在潘正东心中,坚守家国情怀,打造民族品牌,带领企业走向国际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从“潘厂长”到“China潘”这一路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并留下了“三拒老外”的佳话。

1995年,镇江液压已位居国内市场销售额首位,美国某跨国公司企图低价并购。当时工厂还未完全民营化,部分政府官员想通过答应合资来实现招商引资,潘正东顶住压力,坚持要求除了评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外,还要评估品牌、技术、客户等无形资产,不能低价“贱卖”。评估结果显示,镇江液压的无形资产价值两千多万元。当外方看到评估报告时,竟将报告扔到了地上,心里明白占不了便宜,只好暂时作罢。在镇江液压完全民营化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后,该公司再次表达收购意图,并许诺潘正东“金色降落伞”,潘正东听后会意一笑,巧妙回答道:“我更愿意做一名优秀飞行员,而不是乘降落伞落地啊!”

另一家美国公司在2000年采购镇江液压的产品贴牌后迅速在欧洲打开市场,合作几年后竟提出并购要求,并以停止购买产品为要挟。潘正东态度坚决,“即使损失订单,也绝不放弃品牌”。2005年,该公司再次提议合资,并一次次抛出“糖衣炮弹”,不仅在南京宴请潘正东主动拉近感情,还许诺让潘正东的儿子做合资公司总经理,但潘正东都不为所动。

欧洲某公司是行业内公认的老大,年年派人来镇江液压考察,意图收购。该公司总裁曾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表示愿意出资设立转向器和摆线马达两个合资工厂,转向器由中方控股,摆线马达由外方控股,然潘正东早已预见摆线马达巨大的发展潜力,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潘正东认为:“我们生产的虽然是配件,但很多主机厂都非常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镇江液压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都被并购了,那未来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必将下降,我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也会受到影响。”

数十年来,潘正东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捍卫国家利益,铸造民族品牌。进入新世纪后,他带领镇江液压实现了科学发展、快速壮大,把生意从欧美发展到非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镇江液压不断向“中国有地位、世界有名气优秀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潘正东最后深情寄语母校年轻学子:“要处理好远大目标和现实环境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持之以恒,不断向奋斗目标前进。做到在逆境中不灰心丧气,在顺境中不忘乎所以。愿同学们都可以积小成为大成。”

这是潘正东董事长对青年学子的嘱咐,也是他一生匠心报国的真实写照,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民族实业的艰辛探索中,潘正东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利好,迎难而上,刀刃向内改革创新谋发展,眼光向外世界市场“掰手腕”。今天,这位76岁的古稀老人仍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用他对民族工业的坚守续写爱国情、报国志。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805期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