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应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邀请,复旦大学施章杰教授来校作学术交流,并在校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Direct Transformation of Unreactive Chemical Bonds》的学术报告。我校及兄弟院校的有机化学学科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报告会上,施教授主要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惰性化学键C-O键和C-H键活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传统的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联芳环化合物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但是它涉及到对环境并不友好的芳基卤代物的使用。芳基卤化物在一般情况下合成步骤冗长,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施教授小组创造性的提出利用酚类化合物代替芳基卤代物,在镍催化条件下实现了Negishi偶联和Kumada偶联。与芳基卤代物相比,酚类化合物简单易得,而且廉价。随后,该小组又实现了直接C-H键活化构建联芳环化合物。在介绍本部分内容时,施章杰教授生动的讲述了“一个字的故事”。施教授小组在尝试苯乙酰胺导向的邻位C-H键活化反应时,发现了邻位卤化的乙酰苯胺产物。他们想难道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重排么?施教授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产物反复确认,证实确实生成了乙酰苯胺产物。但是施教授还是对此结果持怀疑的态度,因此又对反应原料做了核磁分析。结果发现原料为乙酰苯胺,原来厂家将“乙酰苯胺”的标签贴成了“苯乙酰胺”。也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标签,施章杰教授小组才有这一重大发现。施教授幽默地说道,要给这个贴错标签的厂家送一面锦旗。报告会最后,施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施章杰,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1996年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2001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导师为麻生明院士,2001-2004在哈佛大学化学系Gregory Verdine教授和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何川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16年在北京大学开展独立科研工作,2017年初开始在复旦大学开展工作。施章杰教授在2012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13年被评为院士有效候选人,2015年获聘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施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惰性化学键C-H/O/C键和小分子活化,构建新的C-C/N键。施章杰教授在Nature Chem.、Nature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研究论文一百余篇。他获得了诸多学术奖励: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CAP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ward,CCS-Wiley Excellent Chemistry Awar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CCS-RSC青年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OMCOS Award(IU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