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宿州市灵璧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野一线,旨在探寻灵璧县以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农业产业及青年创业为核心的乡村全面振兴路径。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现代农博园,这里不仅是当地的网红打卡地,更集中展示了多个特色主题植物区与先进农业技术。队员们边走边问,深入了解了灵璧县在资源集约利用、营养液循环系统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成果。除了聆听植物讲解,团队成员还围绕客流量、盈利模式、植株养护等运营细节展开调研,进一步掌握农旅融合的实际推进情况。随后,团队前往奇石博览园,探寻“奇石之乡”的文化密码与产业动力。在暖色灯光映照下,形态万千的灵璧石更显艺术魅力。通过讲解介绍,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灵璧县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将奇石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成立了奇石文化园管理处。一方面规范开采行为、严守生态红线,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构建起集开采、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博览园也在不断创新,不仅销售原石,还推出如石质茶具、精致摆件等价格亲民、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团队成员深入黄湾镇陆集村,对当地肉牛养殖循环产业基地展开调研,探索灵璧特色产业的赋能路径。据厂长介绍,该基地创新构建了“养殖—粪污处理—种植”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并行。队员们边走边记,围绕肉牛疾病防控、养殖成本与收益、市场销售渠道及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话题,与工作人员积极交流。在宿州中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采访了企业代表与村支书,并实地观摩生产全流程。该公司率先推行“秸秆—菌菇—有机肥”循环农业模式,将秸秆、畜禽粪便、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菌菇栽培基质,实现变废为宝。这一模式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良好福利,有效吸引周边村民就地就业,也显著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在青创空间内,墙上醒目地展示着多家青年创业公司的品牌标识,楼上一间间工作室里,年轻的创业者们正专注投入于各自的事业中:有的精心打造具有“灵璧味道”的农产品并推广销售,有的从事短剧创作与视频内容传播,还有的专注客服外包、灵璧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电商运营等领域。通过与平台工作人员和创业者的深入交流,实践团队全面了解到该空间如何通过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多种方式,有效助力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扎根家乡发展。

在此次灵璧县的深度调研中,青年团队一路见证、一路思考、一路感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我们看到,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扎根乡土,以产业振兴带动一方致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正通过创造性转化焕发新的时代魅力;产业、文化、人才三大振兴力量交织共融,正在灵璧大地上绘就一幅充满希望的振兴图景。作为亲历者与记录者,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厚重底蕴,更深刻意识到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以脚步丈量热土,以智慧赋能乡野,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
(黄毕凡 王哲 王策/文 郭广祺 魏庭野/图 张海林/审核)
责任编辑: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