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文旅结合形式,有效推动乡村振兴,7月5日至12日,化学与化工学院“乡文振兴,‘窑窑’领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安徽省宣城市新元村、马头村、灰山村开展实践活动。
开展座谈交流,共建实践基地。实践团相继前往泾县新元村、马头村、宁国市灰山村村委会开展工作座谈交流会。通过与村支书的交流,实践团加深了对“陶窑+文旅”的结合程度及“文旅促乡村振兴”的成效等方面的理解。随后,实践团队在新元村“宣窑陶坊”和灰山村金牛山陶业有限公司,分别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以“产-学-研-游”一体化建设为出发点,搭建起陶窑文化交流平台,引导更多学子前来体验非遗技艺,以“文化+实践”的形式,促进当地文旅的发展。
图为指导老师吴祥与公司负责人孙成宏为实践基地揭牌
千年窑火显智慧,博览古今塑名片。实践团队走进两个千年龙窑遗址,先从窑头、窑床、窑尾外部结构感知龙窑,再从窑门深入龙窑内部,观看装窑、烧窑、开窑、出窑的活态龙窑柴烧过程,感受凝集古人智慧的龙窑技艺。依次参观古陶陈列馆、宣州窑博物馆、千年龙窑三个博物馆,抓住珍贵的历史缩影,助力陶瓷制作工艺向上向好发展,创造陶窑制造产业特色名片。
图为团队师生观看师傅制作陶
人物专访感情怀,走访调研明思路。秉持着“学习人物思想,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实践团队采访了非遗传承人胡金中、刘云和金牛山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孙成宏,感受到了“守艺”的艰难、“热爱”的力量及“企业转型”的意义。同时,实践团队深入四个村庄,采取入户交流、街道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倾听村民心声,了解文旅发展对村民们生活的影响。一系列的采访调研,加深了实践成员对文旅经济共赢的理解,为实践团队调研陶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思想、新方案。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马头村村民
实践真操悟匠心,传承非遗促振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团亲自动手实践,在“一塑一刻一画”之间,体验了制陶的乐趣,领悟到老一辈陶艺人的独韵匠心。在观看师傅们制陶和自己动手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实践团深入地了解了制陶技艺的精湛和复杂,感悟传统陶艺文化的深邃与美好,更加希望通过弘扬非遗龙窑文化,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队在李建国师傅的指导下制作陶品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进一步坚定了为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和信念。
(李新华 吴海梅 王嘉诚/文 薛霖淇 张文龙 樊德众/图 秦广龙/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