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30日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物致知,新承旧物展芳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近三角重点城市展览馆,探寻历史文物与新技术的结合,发现中国新智慧。

身临其境品味姑苏古韵
带着对江淮文化的向往,外国语学院“博物致知”苏沪组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先后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等6个主题展览馆,品味姑苏古韵,探寻文物展览新智慧。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运用苏州博物馆的同名app及“云观博”app,对“五节石函”“秘色瓷莲花碗”等藏品进行AR扫描,体会3D GIS技术给博物馆导览带来的改变,它根据游客的实时位置,提供路线导览与推荐,同时根据游客的实际位置对相关展厅信息进行推送,提供第一手的展品信息。

置身其中聆听江都清调
外国语学院“博物致知”南扬组来到“淮左名都”——扬州,透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的“扬州双博馆”,探寻江都视角下的文物底蕴。
队员发现,扬州“双博馆”的重点技术与文物结合集中作用于两个部分——分别给予儿童和成年人不同的沉浸式体验感。面向孩子们的展览以触屏小游戏、动画、现场陶艺、拼凑乐高等活动为手段,面对成年人的陈列则以亲身完成雕版印刷,实地观察“考古”为基础,新在“体验”,加之部分精致的场景布置,让人于诗词意境下也“实实在在”的身临其境。
走近金陵探寻古都新声
外国语学院“博物致知”南扬组还来到“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的南京,探寻南京博物院中的“旧物芳泽”。南京博物院建成“数字博物馆”,使实体展馆和网络虚拟展馆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表现中国古代文明,运用当下流行的虚拟漫游和网络平台的展示,将其文物近景以第一视角的方式拍摄出来,弥补了传统展览方式地理位置上的限制。
此外,博物馆还运用丰富多样的数字媒体,如动态图展示宋代名画等,将观者引入金陵旧日氛围中,历史感与科技感交织在一起,路上还不时走过穿着旗袍的工作人员,代入感十足。
造访魔都见证松江宏律
调研活动的最后,调研团来到上海,分组探访了中华艺术宫、 上海博物馆及上海自然博物馆。队员们在中华艺术宫极具特色的清明上河图多媒体展厅中体验环幕、3D、4D等虚实结合的影像技术下的北宋生活,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步入式复原式场景、4D技术、近千个视觉媒体平台和线上博物馆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见证艺术和科学相结合,体验了一场科技、人文于一身的艺术盛宴。

为了更好地介绍、推广博物馆新技术,实践团队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了国内各个展馆的发展过程,并将调研成果拍摄剪辑成为科普视频,以扬州,南京,苏州,上海四个重点城市为轴,讲述了博物馆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公众共同探讨如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日,通过新技术使展厅的教育功能最大程度上被利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