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中国青年报】合工大学生团队访校友谈校史 感悟“工业报国”初心

日期:2022-08-25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马梦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1992年6月30日,煤炭工业部为我们二人发放了‘献给为煤炭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荣誉证书,这是奖励给长期从事煤炭事业工作者的最高荣誉。我们的证书编号分别是012和029。”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校友毕克昌、杨善乐伉俪向该校“口述校史,传承文化”团队成员聂永其娓娓道来从前的故事。

实践团队采访毕克昌老师(后左)和杨善乐老师(后右)。 刘晨/摄

为挖掘校史中的人文精神积淀,将静态的档案史料转化为动态的育人资源,日前,合肥工业大学组建“口述校史,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追寻“工业报国”精神为主线,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典型事迹,探寻一代代合肥工大人“工业报国”的历程。

毕克昌校友的父亲毕仲翰曾担任过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即合肥工业大学前身)的校长,她向团队同学深情回忆父亲毕仲翰当年在淮南市自筹资金办学,以及办学过程的困难。

抗日战争胜利前,安徽省没有一所高等工科院校,也从未办过工科专业。毕克昌说,为适应安徽铁路、煤矿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响应“工业救国”口号,毕仲翰联络了皖中北一带的地方士绅和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当时办学环境艰苦,校址、校舍就设在淮南市田家庵近郊废弃的洞山矿场房屋。教职员工大多是由父亲四处奔走、亲自从寿县等地招揽的人才。办起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团队成员与毕克昌老师、杨善乐老师合影留念。霍纪耀/摄

“入学时学制是三年,后来为满足建国初期国家对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学校将学制改为两年。”毕克昌、杨善乐1954年就毕业于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机电专业。毕克昌受父亲毕仲翰的影响,毕业后远赴东北,长期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立志报国。

实践团队队长、合工大校史馆讲解员云淮说,与老校友面对面交流,能真切感受老一辈用实际行动践行“工业报国”初心的感人故事,也对学校初创时期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讲好工大故事、传播好工大声音,让文脉薪火相传。

本次“口述校史、传承文化”活动旨在采用实地调研、口述采访等方式挖掘校史馆展品背后的故事,让青年学子回顾历史,让“工业报国”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团队多数成员为校史馆讲解员,对学校发展历史及重要时间节点有更深刻的了解,对重温学校办学历史有浓厚兴趣。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8月24日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8/24/content_Da430lfz.html?gid=VnDMvYk4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