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合肥工业大学纸墨江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中国宣纸的发源地——泾县小岭村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沿着最美十大乡村公路的小岭村公路行驶二十多分钟,队员们很快到达了小岭村。冒着蒙蒙细雨,村执委方香和丁家桥镇团委副书记张旭热情地接待了队员们。
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纸道山庄、泾县非遗人家和三星造纸有限公司。在纸道山庄里,队员们通过当地居民以及村执委方香的介绍,了解了其打造民宿促进旅游、带动发展的发展概念与规划。在纸道山庄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质精造的小屋以及郁郁葱葱的挺拔大树都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伴着徐徐微风,队员们跟随方香前往泾县非遗人家,在作坊内,工人们正在进行着一项精细化的工作——制作宣纸纸帘。纸帘是用于生产宣纸时,进行捞纸这一步的重要也是首要工具。根据纸帘生产技术非遗传承人曹一松师傅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基地内生产的纸帘是依靠纯人工完成的,工人们每天工作九个小时左右,为了提高效率和集中注意力,很多工人坐在未完工的纸帘前工作四个小时以上才休息一会。谈到非遗传承的问题,曹师傅语重心长地说:“目前,纸帘技术的传承处于一个濒危的状态,很多在纸帘制作一线以及掌握这门技术的人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曹师傅坦言纸帘的传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文化断层,技术的习得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技术打磨,年轻人传承难度高。
曹一松师傅还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纸帘的发展历史并向大家展示了许多意义非凡的纸帘。曹一松师傅向大家娓娓道出这些纸帘背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队员们,大家纷纷驻足聆听。谈到纸帘这项技术的传承问题时,曹一松师傅也道出了自己的隐忧:“虽然国家和地方都予以重视,也提供了一些财政支持,但技术的学习需要时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不愿意花时间了解咱们的非遗。”随着技术习得人口的老龄化,纸帘的传承在未来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研学团的到来,以及纸帘学习研修院的建立,曹师傅对未来竹帘的传承仍然留有信心。
随后,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该团队参观了三星造纸有限公司,在厂房里,师傅们正在进行皮纸的制作。师傅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他提到,许多订单来自浙江、甘肃等省,也有许多来自日本及韩国等国家的国际订单,造纸厂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厂房里,许多热情的师傅耐心地接受了团队成员的问卷,字里行间大家能感受到师傅们对于宣纸产业的信心和自豪。
离开了三星造纸有限公司,该实践团队来到小岭村村部,村党支部书记胡丽君热情地接受了队员的采访。在提到宣纸和书画纸产业给小岭村和村民们带来的改变时,胡书记详细地介绍了宣纸和书画纸产业给小岭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就业发展,以及年轻人返乡创业等等。谈及小岭村的发展如何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时,胡书记表示,“村民和企业守牢生态红线,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这已然成为小岭村村民们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风景如画的小岭,大家看到了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美丽乡村,相信小岭村在今后也会实现新的发展与飞跃。
通过对于宣纸等代表性传统工艺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探索,小岭村的经验也对中国乡村传统工艺的振兴和壮大提供思路和借鉴。作为当代青年,更应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投身于社会实践,时刻牢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载于安徽日报客户端2022年7月19日
原载链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856/630623.html?isShare=true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