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多样化培养"实践型"人才
央广网合肥3月19日消息(记者刘军 通讯员周慧)作为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工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多年坚持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引导、鼓励在校生参与实际科研,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措施,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鲜明人才培养特色。
梅占龙是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他研发出的增敏型试纸条,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既能检测食品中的安全危害因子又能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能对临床上一些疾病的标志性分子进行检测。"只要将我们研制的试纸条浸入生猪尿液,十分钟内,试纸条的显示结果就能告诉你猪饲料中有没有含有瘦肉精。"梅占龙介绍说。这种检测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对双酚A、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成本很低,不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完全可以在普通家庭中推广使用。
在读期间,梅占龙围绕食品安全方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5,并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科技作品荣获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3年8月,梅占龙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在合肥工业大学,像梅占龙一样进入导师课题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研究生的必修课。学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着重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引导、鼓励在校生参与实际科研,切实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学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将课堂教学、课外辅助教学、教师科研、网络教学和实践环节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建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培养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师科研实践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实践,丰富了课堂内容,并将学科前沿引入到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视野,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引导本科生通过创新实验或直接参加课题。近年来,该校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实验的积极性高涨,参与率超过50%。
如何让学生从看热闹的外行,成长为懂门道的内行,得到企业产业界的真正认可,是合肥工业大学多年来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的目标。2013年底,江淮汽车第四代电动汽车正式面世。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该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顾杰参与了该型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整个研发过程。
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依托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顾杰便驻扎进江淮汽车集团技术中心,直接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工作。5年来,顾杰吃住在江淮汽车集团的生产科研一线,一直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研发实验。产品开发中的实战经验让顾杰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更指导顾杰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理论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传统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能量,而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可以通过刹车时的电机反转,将制动的能量回收到蓄电池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和经济性。这是我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顾杰介绍说,他在硕博期间所发表的所有论文,均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开发中的实际课题。
作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合肥工业大学现有11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和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进入培养计划。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合肥工业大学深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实习基地,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培养人才关系。目前,学校已获批3个校企合作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2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一大批在校生活跃在企业行业研发生产一线。
作为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工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其工科特色和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培养"未来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的定位,试办了"机电教改实验班"。 2010年,学校成立创新学院,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制定出台《合肥工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建设学校人才培养的示范区与先导区,并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造就基础好、能力强、能参与国际竞争、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为创新型拔尖人才提供预备力量。2012年,学校实施"英才计划",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上海杰士杰新材料集团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协同创新,培养新型科技领军人才。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每年有近千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参与人数每年达6000人。2010年以来,大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973项,其中国家级1446项。学校先后成立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普创新创业中心。近年来累计孵化创业团队79个,直接参与创业人员650人。2013年,该校各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在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大奖。
原载于中国广播网2014年3月19日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403/t20140319_515110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