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26 日,第十七届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国际会议(PowerCon2025)在合肥圆满落幕。大会以“绿色智能安全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主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分会(IEEE PES)提供技术支持,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电力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工程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开展深入交流。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汪萌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深入阐述了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在能源电力领域的重要性,指出承办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会议,对全面深入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合肥工业大学始终秉持“工业报国”之志,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院士回顾了 PowerCon 会议的发起历程,围绕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研究作了报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Claudio Cañizares 院士介绍了加拿大电网的基本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了加拿大在实现能源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分享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构想、战略路径和对策,以及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方面研究成果;国际大电网委员会副主席 Rannveig S. J. Løken 介绍了 CIGRE 的战略方向与技术重点以及 CIGRE 未来在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的作用;南方电网公司饶宏院士作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主题报告;香港理工大学钟志勇院士分享了全钒液流电池在未来的电力系统需求侧转型中的作用;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郑宗联主席分享了马来西亚在环境保护、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方向和目标。

主旨报告环节由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丁立健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联袂主持。
会议设置了 17 个分论坛和 9 个专题会议,内容涵盖“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气候变化下电力系统极端事件风险预警与防控”“可控核聚变电力工程技术”“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学术沙龙”“新型配电系统灵活性资源聚合与韧性”“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电力电子设备建模”“规模化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协同运行与规划关键技术”等多个热点方向,共举办专家报告 200 余场。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前往合肥候店量子应用示范变电站、聚变创新展览馆和六安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行技术参观,实地考察了安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与先进经验。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依托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围绕新能源节能与高效利用、绿色电工材料与高端制造、雷电科学与强电磁防护、功率芯片与高效变换、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等方向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会议期间,学院重点展示了在雷电科学与防护工程、新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等五大重点方向与领域自主研发的电气装备,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文、图/杨贺钧 审核/冯航)
责任编辑: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