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要闻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我校在电催化CO2还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2-05-30  稿件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图文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玉程教授课题组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Grain boundary-derived Cu+/Cu0 interfaces in CuO nanosheets for low overpotential carbon dioxide electroreduction to ethylene”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电化学路径将CO2可控转化为低碳燃料等增值化学品,实现人工固碳,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有效途径,对“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Cu基材料是少数能够实现电催化还原CO2生成低碳产物如C2H4的催化剂之一。近年来,虽然在C2H4的产率和法拉第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生成C2H4所需的过电位较高,导致电催化CO2还原的能源效率偏低。如何降低过电位,同时获得高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吴玉程教授课题组的张剑芳博士、王岩教授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Jingjie Wu教授、亚利桑那州立大学Shize Yang教授等开展合作,发展了一种超声辅助电沉积工艺制备CuO纳米片,研究发现CuO纳米片在电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被原位转化成为金属Cu,并同步产生了丰富的晶界,而且在晶界处形成稳定的Cu+/Cu0界面。作者结合DFT理论计算和原位Raman测试证明Cu+/Cu0界面有助于吸附和活化CO2分子,并促进C-C耦合反应生成C2H4,能够在-0.52 V的低电位下得到62.5%的C2H4的法拉第效率,半电池的能源效率可达41%。

围绕Cu基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CO2还原性能,该课题组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采用微波合成工艺制备出尺寸均匀的CuO纳米线,研究发现CuO纳米线在电催化还原过程中发生重构,产生的孪晶和堆垛层错有效提升了电催化CO2还原生成C2H4的的法拉第效率和选择性(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1, 57, 8276)。进一步通过电沉积工艺调控制备了表面组分Cu+和Cu0比例可调的Cu基催化剂,系统分析了Cu+/Cu0比例对还原CO2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成分的增加,CO2还原的主要产物可从C2H4转变为CH4(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2022, DOI:10.1002/eem2.12307)。上述工作提出了制备Cu基纳米材料的多种工艺,为提升电催化CO2还原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研究全面依托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技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安徽省先进纳米能源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支持。

论文链接:

1. Advanced Scien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0454

2.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eem2.12307

3. Chemical Communications: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cc/d1cc03171f

图1.超声辅助电沉积制备CuO纳米片的合成示意图

图2. 所制备的CuO纳米片的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图3.电化学重构CuO纳米片的结构和成分表征

(王岩/文 张剑芳/图 罗来马/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