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情况

科技成果总体情况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始终扎根于江淮大地的全国重点大学,自1945年建校以来,深怀“工业报国”之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先后创造出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和第一台三相异步电机等重大成果,为新中国人才培养和工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资源的支持下,学校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人才培养特色持续彰显,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产学研工作思路,积极瞄准安徽省地方主导的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工业管理工程等领域,科技支撑“十大新兴产业”,与行业领军企业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金全方位合作,大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始终稳居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第一名,目前有效专利拥有量位居安徽省企事业单位第一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十三五”期间,学校充分发挥工科办学特色和产学研合作传统优势,聚焦行业关键需求和卡脖子难题,以政府产业创新引导资金为抓手,探索实践了以“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为理念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合工大模式”。“合工大模式”得到了地方及行业龙头企业的高度认可,已逐渐辐射到天长、长丰、安庆、蚌埠、黄山等省内多个地区,与当地的产业结合,拓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崭新形式,充分彰显了学校“立足安徽、工业报国”的使命担当精神,得到了教育部、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21年9月,国务院督查组在皖督查调研时,要求将“合工大模式”作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样本予以推广。

作为教育部首批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学校制定出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探索技术许可、转让、入股等成果转移转化形式,激发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活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比率,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