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胡真虎: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日期:2014-03-22  稿件来源:  

图文

——记校“师德先进个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授胡真虎

□本报记者 王秀芹

那天,记者如约来到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路上一直萦绕的问题又再次闪现:未曾谋面的胡教授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开场白?这次采访年轻而又拥有那么多光环的他会不会很顺利?……

带着诸多问号,记者走进了胡教授的办公室。

第一次见到他,记者有些许震惊:这就是传说中的胡教授吗?他,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浑身上下影射出睿智与儒雅之气,看上去很是平易近人,笑意时刻萦绕在脸上,洋溢着别样的魅力。

德为师之本

胡教授说:“我2005年博士毕业后来到学校,不知不觉已有9个年头。9年来,我始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胡教授总是说“德为师之本”,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

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人就要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而作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首先要甘于寂静,甘于辛劳。多年来,胡真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一直以来,他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鼓励学生创新,努力培育优秀学生。他用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实际行动,体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在教学工作中,胡教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风建设,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经常告诉学生:“努力未必有机会,不努力一定没机会。”

在他教授的《水处理生物学》中,除了传授水处理生物学的内容,胡教授还经常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良好前景,用事例说明认真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专业知识对未来发展的帮助,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

胡教授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验,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

胡教授积极倡导实验室对本科生无条件开放。近几年,市政工程系本科生参与创新实验的比例高达60%以上。通过创新实验,同学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正读研二的陆栋雷同学告诉记者:“胡教授工作认真负责,他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上也严格要求我们。他的工作态度深刻影响着我们。”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胡真虎还担任市政工程系主任。作为系主任,他积极关心系里的发展;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关心全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用为大家服务的心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袁守军老师和胡教授一起工作了8年,一说起胡教授,他侃侃而谈。

“为了解决系里科研基础薄弱的问题,胡教授认真分析市政工程系教师队伍的学历构成,制定了近期以纵向课题为主,中远期以纵横向科研相结合、平衡发展的科研规划。”

市政工程系教师青年博士较多,占全系教师的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胡教授鼓励老师们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突破口,凝练学科方向,认真选题,并组织大家定期讨论,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

为了带动市政工程学科的发展,胡教授组建了水处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团队。3年来,该团队成功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科研经费增长迅速,该团队已成为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一支生机勃勃的科研团队。而市政工程系每年也都有老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目前,基本上系里每位青年教师手里都有1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胡教授鼓励本系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申报教研、教改项目。

在他的带领下,市政工程系去年一次申报了5项教改项目,虽然没有全部获批,但老师们教学改革的热情非常高涨。陈慧老师去年还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胡教授带领市政工程系教师,凝心聚力,较好地完成了实验室条件建设、教学资料整理及相关材料准备工作,顺利通过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评估,合格有效期为5年。实地考察过程中,评估专家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目标、特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大家都认为,市政工程系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胡教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各项公益活动,他总是“以身作则、兼顾公平”。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院长任伟新教授评价道:“市政工程系是一个非常团结、充满活力的系,这一点其他系都要向他们学习。”

“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胡教授平时比较繁忙,可他却从没有因为参加学术会议或者是做科研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因为在他的心里,他的根在讲台,教书育人是他最重要的职责,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胡教授说:“我喜欢上课,喜欢和学生在一起。”

他认为,现在的学生都很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只有和学生在一起,才能更好、更多地了解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闪光点”得以发扬,发现他们的可塑性,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效仿。

胡教授说:“老师要善待学生,要公平、公正;更要带着爱心宽容他们、信任他们。”

他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和豁达。“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你对他好,他不会无动于衷。作为老师,要用理解和爱心去唤醒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成长,要用热情和温暖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因此,胡教授的很多信息对学生都是公开的,同学们有了什么难事和心事,也都愿意跟他讲讲。

有一次,因为学校没有能够加工某个实验装置的实验室,研二的梁腾方同学苦恼不已。胡教授得知后,就教梁腾方学习如何通过数据库查找该类实验装置在学校附近是否能加工?很快,梁腾方查找到中科大有一个能够加工这个装置的实验室。胡教授又帮着他联系中科大,难题最终得到了解决。

梁腾方说,胡教授虽然不是自己的导师,但胡教授的热心帮助让他很感动,也很感激。很多时候,他还会就某个学术问题跟胡教授讨论,而胡教授渊博的学识总能给他很多启发。

胡教授总是这样,和每届学生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也因此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胡教授说:“老师关爱学生,也能快乐自己。”

他认为,当付出感情,付出时间,把学生和同事视为亲人和朋友,并以这种关系与他们相处,还会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而且,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当自己有了什么异样,或者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学生们也会主动关心问候自己。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还经常给他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听到、看到“老师!您不要太辛苦,一定要保重身体”之类的话语,自己能不感动吗?

研二的章菲菲同学是胡教授的研究生。2010年暑假,刚刚从翡翠湖校区搬迁过来的章菲菲,进入胡教授的实验室做创新实验。刚开始,章菲菲有很多东西都不懂。“虽然胡教授不是我的创新实验指导老师,但他很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各种仪器,并告诉我注意事项,嘱咐我称量药品、配溶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激。”

有一次,胡教授到北京出差,很晚才回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学生们就要进实验室做水处理生物学实验。为了避免胡教授太过劳累,给胡教授助课的年轻老师和他商量,让他休息一下,自己来给学生讲解实验。胡教授却说:“没事儿,我能讲就尽量给学生讲解。”

2011级本科生薛敏同学说:“这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许很多同学都已经忘记了,但对于我来说,印象还是蛮深刻的。”薛敏说,胡教授与他们惯性思维中的“系主任”形象完全不太搭边,根本没想到他会那么谦和、热心。胡老师还经常到实验室去看她们,询问大家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问题,还有生活问题等,让同学们感觉很温暖。

有付出就有回报

胡教授告诉记者:“要相信社会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也是他经常和同学们交流时提到的。

谈起自己的时候,他很平静。

博士毕业后,为了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胡教授分别到美国和爱尔兰从事科学研究。2009年5月,胡教授学成回到我校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针对国内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养殖场废弃物污染非常严重的现状,胡教授决定将剩余污泥和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作为自己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他带领研究生对安徽省内主要养殖场废弃物、剩余污泥中抗生素等微量污染物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固态厌氧消化处理方案,并成功开发太阳能耦合高温固态厌氧消化处理技术,成功回收其中的生物能源,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相比于传统厌氧消化技术,该技术提高产沼气速率2~4倍,缩短处理时间50%以上,为剩余污泥和养殖废弃物处理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在追求的道路上,胡教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

胡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已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SCI他人引用超过400次;他申请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获授权4项,并以第一作者在两部英文专业著作中各撰写1个章节。

胡教授的付出得到了同行和学校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欧盟居里夫人研究员奖学金、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优秀开放课题、第十四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并在2013年获得了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他说,他来自农村。其实来自哪里并不重要,农村人学习不比别人差,家庭的关爱不比别人少,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对自己。

采访中,在与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领导和老师聊起胡真虎教授时,他们都以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感到自豪。“胡真虎教授爱岗敬业,他的言行和作为,集中体现了 ‘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没有浮躁之气,总是洋溢着求真创新的灵气、踏实工作的力气,这种宝贵的品格,值得同道们学习,也是他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事业中不断取得更大成就的强大正能量。”他们这样评价道。

采访中,记者深深感悟到,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胡教授的爱,从不说出口,却始终在行动中诠释着;胡教授的爱是如此平和,就像空气般难以察觉;胡教授的爱又是如此深沉,让大家铭记于心。

除了告诉记者胡教授与他们的点滴故事,研究生们还总结了“胡教授之印象”,用文字吐露他们共同的心声。“印象”很传神也很深刻,让记者不禁联想到《史记》中的那个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印象之一:儒雅于表

胡教授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他是我们市政工程系最年轻的教授,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他平时很注意自己的着装,即使是炎热的夏天,穿戴也很整齐。

他喜欢穿西服,白色的衬衣,总是平平整整,颈间的扣子也是一丝不苟地扣着。

作为教授,他丝毫没有架子,总是站在和大家平等的高度,与大家侃侃而谈。他的言语、神情中蕴含着亦师亦友的味道。

印象之二:勤奋于行

胡教授精力旺盛,兢兢业业。

他的名字中有“真虎”二字,所以大家私下里都喜欢称他为Tiger Hu。现在想来他真的很“虎”,是名副其实的workaholic。

他到校总是比学生早。每当同学们带着早餐来到实验室,胡教授的车早已停在实验室的楼下。

他的车就是他的“标志”,总是静静地停在实验楼外的梧桐树下。梧桐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他的车一如既往地停在那里。有时真觉得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一年365天,也许只有过年那几天,停车位是空的。

爱惜时间对胡教授不仅仅是一句座右铭,也是一直恪守的准则,他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力行。

惰性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不乏与惰性做斗争的勇气,但是像他这样能够始终如一的人并不是很多。

他从早上开始看文献,处理各项事务,搞创新……累了就在沙发上休息一下,从来不会离开办公室。很多人都知道他的沙发,那是他保证旺盛精力的法宝。

当他疲倦的时候,他还会到各个实验室、办公室巡视一下,一则是检查各个仪器的运行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大家实验中遇到的困难。

他对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是一视同仁,对于大家的问题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印象之三:笃学崇实

胡教授虚怀若谷,志存高远,不懈探索。

他是个谦虚的人,深深明白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他喜欢请教别人并教导我们:“我们是工科背景,化学方面不如化工专业的,生物方面不如生物工程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别人学习。和别人多交流,终有所得。”

他还说:“碰到难题无需沮丧,只要开动脑筋,付出努力,就会有好的解决办法。”

他爱思考,也爱实践,据学长们说,实验室里50%以上的仪器他都会修。

他告诫我们要有目标和理想,并要勤奋。

他希望我们脚踏实地,全面发展,具有广阔的视野,将来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印象之四:求真有志

胡教授工作努力,事业心强。

他如此努力地工作学习,为的不是教授的虚名,更不是金钱。他是一门心思想要把我们市政工程系建设好,能带我们市政工程系走出一条科研之路,能在教学、科研上有所建树,得到同仁们的认可。

大家知道他的科研经费都用在了刀刃上,购置实验器材和设备,帮助和鼓励同学们的科研热情,从不吝惜奖励那些勤奋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绩的学生。

研二的刘欢说:“胡老师温情、正直、亲切,没有傲气,却不乏傲骨。他温文尔雅的气质中,蕴藏着一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辍攀登的进取精神。科研之路漫长而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凭借他矢志不渝的决心,再大的困难终将被征服。”

(王秀芹/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