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团队协作,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始终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这是导师徐科军教授对他的评价。导师口中啧啧称赞的他,正是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侯其立。
2004年9月,侯其立从肥东一普通农家跨进了合肥工业大学的校门。入学后,侯其立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然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勤奋学习!”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
大一上学期,因为没有很好地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有些课程侯其立没能跟上。寒假期间,他借来了大一下学期的课本进行预习,并认真做了课后的习题。有些同学开玩笑说:“侯其立同学,你现在是大学生,不再是高中生了,不需要那么拼了。”侯其立听后只是笑笑。
“其实好好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拿到奖学金,以此作为我的生活费。”侯其立说,因为父母要同时供自己和哥哥两人上大学,家里经济负担很重。虽然每次亲朋好友都羡慕父母能将两个孩子送入了重点大学,父母也因此脸上特别有光彩,但侯其立知道,那光彩的背后,是每年双倍的学杂费。父母的艰辛劳累,也更加激励着他好好学习。侯其立认为,唯有用那一张张获奖证书,才能好好回报父母的辛劳。
大学4年,侯其立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攻读我校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8年9月,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生涯的侯其立,源于对软件程序的喜爱,选择了实验室科氏质量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与实现的工作。“真正进入课题后,我才发现软件程序和信号处理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没有任何与信号处理方法相关的知识积累。”于是,侯其立开始了大学里“第二次”对知识的认真学习。
与本科阶段相比,研究生阶段的侯其立在学习上更有目的性。“我基本上是带着问题,去搜索文献资料,或者去图书馆查阅书籍,而不是像本科时等待老师讲解。”
都说科学研究讲究创新,如何创新?侯其立靠得是脚踏实地的积累。“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不会随随便便就能提出一种创新的方法。我只能先学习别人已经提出的方法,把别人的方法研究透后,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去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些即成为我创新工作的切入点。”
在阅读大量本领域的参考文献后,侯其立着手用Matlab对所阅读文献中提到的算法进行仿真和验证。通过亲自动手仿真实验,他了解了不同算法的特性、应用场合,并发现一些算法中实现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在所阅读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及。同时,他还发现了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别人采用的方法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积累。通过对各种算法进行对比、筛选、改进、组合,侯其立最终提出了完整的可用于实际工业现场的信号处理算法,解决了国内同领域研究机构未能解决而工业现场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硕士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侯其立选择继续留校在科研的海洋中学习奋斗。2011年9月,侯其立进入了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虽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认真工作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多年来侯其立执着于对同一个课题的研究,这使得他的思维固化,对课题上遇到的瓶颈问题,难以突破。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新方法,打破自己多年来的常规思维。”除了翻阅书籍资料,侯其立还积极参加同领域学术交流会议以及学术竞赛。他虚心听取别人的想法,并考虑能否应用在自己的课题上。通过学习、总结,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将神经网络建模修正的方法用在了自己的课题上,并解决了项目难题。“虚心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侯其立说。
圈内人常说,学术论文是博士生的命根,而侯其立的投稿历程相比于其他同学更显曲折。在博士阶段投的3篇外文期刊论文,前前后后被拒了5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审稿意见,我也几近崩溃。”
导师徐科军教授鼓励侯其立:“不要气馁,审稿人的意见往往是学术上的收获。”在导师的指导下,侯其立认真对待每一条审稿意见,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并针对审稿老师提出的意见,逐条给予答复。经过对论文的再三修改,最终,他的论文相继刊登在IEEE、Measurement、ISA transactions杂志上。这也再次让侯其立坚信,只要谦虚对待他人意见,永不言弃,一定会有收获。
在工大的11年,侯其立经历了许多,学会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相信,即将告别学生时代的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会再接再厉,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