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伟在冬瓜山井下观察采样
“科研和学习要靠点滴积累,厚积薄发,在不断创新和积累中前进。”这是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09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王世伟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多年的科研和学习经历也使他明白,只要坚持独立、勤奋创新,积极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前方将一片光明。
1999年的那个夏天,对于王世伟来说,是一段难忘而特别的记忆。那一年,因为任性,王世伟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这意味着如果他要想继续完成学业,父母就必须为他支付昂贵的学费。这对于家庭贫困的王世伟一家来说,是非常吃力的。而在当地农村,让孩子结束学业外出打工往往也就成为这些家庭最直接的选择。
不甘心的王世伟一再向父母保证,自己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家里借钱供他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学习。2005年7月,当王世伟收到合肥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一家人欣喜不已。
从迈入翡翠湖校区的第一天,王世伟就下定决心,绝不浪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课堂上,他专心听讲,认真学习。课后,他积极参加班级、学院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
本科期间,王世伟学习成绩一直稳居专业前列,期间获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奖励。2006年12月24日,王世伟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在日常生活中,王世伟时刻鞭笞自己要严以律己、耐得住寂寞,不要浮躁、不要被金钱和低俗的生活所迷惑。与此同时,在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冲动、紧张和浮躁的缺点也在逐步消除,并养成了“闭门常思己过”的习惯。
本科阶段的学习,让王世伟对地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科毕业后,他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免试推荐成为周涛发教授的硕博连读生。
研一时,王世伟有些茫然。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完全不同,这时的他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大量阅读文献,有创新思维和过硬的野外工作能力等。
经过与导师周涛发教授的交流,他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并初步了解了矿床的科研过程:确立方向-文献阅读-野外采样-室内工作。
从此,王世伟过上了四点一线的生活:宿舍-食堂-办公室-野外。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是枯燥而乏味的,但对于王世伟来说则不然。每当他顶着烈日找到一块自己想要的样品,读到一篇好的文章,自己的想法被野外采样和数据证实……王世伟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经过一年的科研学习,王世伟发现,矿床学的研究需要极强的野外观察能力和室内理论研究相结合。为了提升自己的矿床学野外研究能力,在导师的支持下,王世伟利用一切宝贵机会,对国内不同类型的矿床进行野外观察研究。
由于国外对斑岩型矿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王世伟萌生了出国的念想。在与导师沟通后,周涛发教授向他推荐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世界著名矿床学家David Cooke教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支持下,2013年2月,王世伟前往塔斯马尼亚大学,跟随David Cooke教授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这让王世伟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实验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科研能力,这也使他更有能力和信心能走好今后的学习科研之路。
目前,王世伟参加过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研究项目,已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6篇。他还先后获得国家基金委资助联合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矿产资源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优秀报告优秀奖、学校研究生科技标兵和2次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在母校度过的10年时光,诸多经历和荣誉不仅丰富了王世伟的生活,也让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更使他对地质科学兴趣盎然。
“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指引,离不开课题组的支持,更离不开学校和国家的大力培养。”王世伟说,“未来科研之路道阻且长,我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投身于地质事业之中,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国家和学校的培养,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为祖国的建设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