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张强: 以诚待人 用心做事

日期:2018-11-22  稿件来源:  

图文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校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强以诚待人,用心做事,在“我们拥有共同事业”的熏陶下,把个人梦想融入到学校发展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实践之中,化作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能力建设和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实际行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老师在课堂上上课、讲知识,更多的是把一种品质和思维方式告诉学生,学生是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程度,这本身就是一个立德的过程!” 在张老师心里,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每天看到杨老师工作到深夜,早上很早就起来,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张老师从读研开始就跟随杨善林院士学习,杨院士十年如一日园丁般的勤恳工作一直感染着张老师,而张老师也以同样的方式践行“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今年是李雪芳跟随张老师学习的第四年,多次跟随张老师出差。“张老师出差途中,都保持着极高的工作效率”她描述道。之前途中的时间学生们都用来娱乐,出差几次之后受到张老师感召,大家都会带着电脑写材料或带纸质版的论文阅读。

平日里张老师都是和学生们坐在一起,“每次学习倦怠了,看到张老师还在认真工作,受到感染就重新有了动力”今年刚升博士一年级的方钊表示道。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想法不一。张老师除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因材施教,全方面培养。他觉得很难用同一种模式去培养所有的学生,“那太冷冰冰了,每个学生的想法都不同,我会尽我所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想法”。

“老师会针对每人特点培养,对于没有读博意向的同学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对于读博的学生,就会着重培养我们的理论和方法的东西。”李雪芳说道。

倪鑫是张老师培养的第一个研究生,研究生阶段勤奋刻苦,并确立了出国读博的想法。“既然他有这个想法,作为导师我有义务来帮他逐步实现目标。”有过留学经历的张老师深知出国读博需要从多方面作准备,得知倪鑫的想法后,首先从项目经历、学术论文、专利等方面帮他规划,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帮他把控进度。张老师笃信“德”才是立身之本,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鼓励倪鑫和其他同学互相帮助,共享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在和奇瑞汽车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张老师有意让倪鑫自己去和企业沟通,从而锻炼了他的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在之后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倪鑫凭借着出色的沟通表达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学术经历,斩获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导师,告诉他在这条道路上有哪些关键节点,有哪些能力需要构建,这都是应该做的。”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后张老师开心地说道。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学识,更是价值观上的培养。

“教学是个良心活”

在张强老师眼中,一门课程好似一件工艺品,经过岁月的积淀,花心思地雕琢并反复打磨,才能让知识跃然于屏幕之上,激起学生脑海中的千层浪。

“张老师讲课很有感染力,同学们都很愿意参与进去。”“在他的课堂上,不仅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也能了解到当下的管理实践前沿领域。”“老师讲课有趣,一直在引导我们思考。”上学期刚结束的《Research Advance in MIS》课程好评如潮。为了将信息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到课程当中,张老师打破往年的课程结构,从教学材料选择,到课程内容敲定,再到课堂形式确定,每个环节张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考虑,精心筹备两年左右。考虑到本科阶段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张老师以前沿、通俗易懂为标准,抛弃复杂公式推导为主的学术论文,改用管理学界顶尖英文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影响力最大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前沿概念和技术的介绍,引导同学们去思考最新技术对管理的影响。面对同学们的好评,张老师谦虚地表示:“老师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这种思维方式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才是这门课的主要目的。”

虽然学校对教学没有考核,但张老师对课堂教学丝毫不怠慢,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是家常便饭。由于平时科研任务繁重,有时工作结束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张老师只能回家后牺牲休息时间备课,第二天六点之前就要起床赶到学校上课。虽然如此,仍会出现必要的出差任务与课程时间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能调课。“教学是个良心活” 张老师不禁道,“作为一个教师,我心里是愧疚的,觉得耽误了同学们的时间,自己会加倍给他们补回来!”

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学术之路上尽情驰骋的过程中难免有行之艰难的时刻。每当此时,张老师犹如提灯的指路人,一步一步指引学生走出困惑。

张老师指导的一个在读博士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有影响毕业的风险,导致心情低落。张老师完全能体会学生的心情:“学生做这个事获得不了成就感,没有动力去做,那我就亲自跟他一起做!”考虑到学生的规划是留任高校,所以张老师并未仅把他的目标定为完成论文,而是落到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张老师将整个论文撰写的工程切割成小任务,相关的内容和参考文献亲自过一遍,然后和学生一起确定文章框架,引导学生把相应内容填充进去。问及原因,张老师阐释道:“在高校任教科研能力是基础,通过完成小任务,让学生收获成就感,自信心增强,慢慢能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逐步地构建起学生的科研能力”。

张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兴趣,他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

“我要的不是学生怕我”

提及张强老师,学生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他风趣幽默、亲切和蔼的形象。

“张强老师非常负责,能够设身处地为我们着想。老师也很有趣,时不时蹦出来的一个段子真的有够惊艳。”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5-2班的班长权同学评价道。另一位同学也激动地附和道:“张强老师平易近人,课下也很关爱学生,亦师亦友,大家都很喜欢他!”

凡事一朝易,日日行之则难。不光仅有短暂接触的本科生对张老师连连夸赞,朝夕相处的研究生亦如是。

“张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朋友一样,一起学习、一起游乐!”方钊腼腆地说,“张老师很会指导人,说话时特别考虑别人的接受程度。”

张老师的学生都知道张老师从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学生。他在平常学习和科研的指导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奇瑞汽车公司做项目时,需要写材料,张老师便让学生们先写,当学生把自己觉得写的自认为还不错的材料拿给张老师时,张老师便默默拿出了自己曾写过的材料,与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张老师没有一个字的指责批评而是帮学生分析差距和弥补的方法。“诸如此,比起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做,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接受和学习。”李雪芳赞叹道,“科研和教学上,他是一丝不苟的。生活上我们有很多都找张老师沟通,真的是良师益友那种感觉!”

当被问及“亲民”是否有窍门时,张老师坦诚道:“这似乎和性格有关系,但是无论和学生互动与否,只要把握一个前提就好了,那就是尊重学生。某些方面学生其实是我的老师,我和学生其实一个教学相长、互相尊重的关系”。正是这种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对待,让张老师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其他老师看到张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后,打趣道:“你的学生一点儿也不怕你!”张老师说:“我要的不是学生怕我,而是学生和我相处融洽,把我当成一个朋友。”如此朴素真诚的话语令很多学生动容,一直记到今天。

最令李雪芳感动的是暑假搬宿舍。张老师考虑到女孩子搬宿舍很不方便,当天自己开车帮同学们搬东西。长期伏案经常腰疼的张老师二话不说和学生们一起搬东西,从一楼到六楼,从六楼到一楼,从一楼到六楼……

在张老师眼中,学生有困难,他就一定会帮助解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秀的老师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更是从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时光易逝,张老师丝毫未减教学科研工作的诚挚之心,真诚待人用心处事也始终如一。以诚待人,用心做事,便是对张强老师最好的写照。

QQ图片20181022101749.jpg

张强,我校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 年带领学生团队获安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7 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 年获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科研项目8 项,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 项,美国PCT专利1项。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775期2版

(徐 楠/文 方 钊/图)

编辑:王秀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