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数字游民社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黄山市祁门县,聚焦“祁民公社”这一创新样板,解码青年力量赋能古茶乡的振兴密码。

实践团队以“祁民公社”为核心观察点,深入剖析其“茶咖酒三态融合”特色运营模式。公社生动诠释了“数字游民”打破地域限制、依托线上协作的本质。在“发酵你的理想”理念感召下,一群怀抱理想的青年在此构建独特社区生态:吸引数十名线下创客扎根,汇聚超百名线上协作者,年引流访客超千人,显著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活力,成为吸引青年人才的“强磁场”。
团队深入祁红产业链各环节,洞察数字游民理念与传统产业、现代科技的融合。团队拜访非遗传承人叶观林先生(祁印茶叶有限公司),见证鲜叶到成品的匠心工艺,了解他数十年坚守“质量是生命”,其红茶年产量上万斤,“祁门香”誉满四方的故事。在祁门红茶集团平里生态示范茶园,团队实地了解其“绿色体系”布防、“绿色链条”串联及5G智能管理系统,科技赋能筑牢祁红源头品质,传统茶园焕发新生机。在梅南红公司(祁红博物馆关联企业),团队深入了解“企业+农户”全链条运营模式带动茶农增收30%的实效,品鉴创新产品,感受品牌力量。

团队深度访谈政企核心人物,揭示人才引育与产业升级的联动机制。县团委书记段倩敏阐释祁门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才环境,强调“吸引有思想的年轻人是祁民公社的使命所在”。公社正成为汇聚青年智慧、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的核心平台。公社创始人王小东详解“共享、共居、共创、共建”理念,旨在打造汇聚青年创新力量的枢纽。其核心在于构建“人才池”精准对接乡土产业需求,助力技术迭代、品牌升级与市场开拓。祁门红茶集团副总经理方政宗分享集团从困境重生到冲刺上市、打造完整产业链的愿景,其“为国为民”的情怀与打造“有情有义者共创有意义事业”的企业文化,彰显重振百年祁红的决心。

团队将实践视野延伸至文化传承与多元产业。在东景合茶叶有限公司,团队调研其利用本地高岭土创新生产瓷器,实现“茶瓷融合”,探索传统产业与现代设计的碰撞。在祁门蛇伤研究所,团队了解国家级非遗“祁门蛇伤疗法”结合现代技术,治愈率达98.6%,其衍生的“祁蛇三宝”等产品是传统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典范。

此次深度调研,是合肥工大学子将课堂所学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祁民公社”构建的“青年创客与非遗匠人智慧碰撞”模式,有效破解乡村“智力荒”;其“数字游民+三茶统筹”融合路径(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闭环),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包艺帆 栗瑞杰/文 陈亚宁/图 李艳/审核)
责任编辑: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