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黄山市歙县,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瞻淇鱼灯”的保护与创新之路。
在歙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重点介绍了当地三大鱼灯流派——瞻淇鱼灯、汪满田鱼灯和渔梁鱼灯的亮点与特色。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出台了《歙县非遗鱼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希望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市场影响力,推动鱼灯产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在瞻淇村,团队对话非遗传承人郑冬蛟,正在整理鱼灯的他回忆筹办“村晚”的初心:“鱼灯是活的传统,不能只锁在博物馆里。”,团队成员体验了鱼灯的制作,老师傅一边演示传统扎制手法一边说:“老祖宗传下来的骨架扎制手艺我们始终没丢,这是鱼灯的灵魂所在。”在徽州古城,团队面向游客进行调研,“如何让非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成了一道成员们决心认真作答的必解题。
鱼跃千年,灯暖万家。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队通过广泛调研深入了解了鱼灯文化,深深体会到这盏穿越时空的灯,正等待新时代青年用创新思维接续传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马嘉鹤 洪晓梅/文 慈原 耿海清/图 储文静/审核)
责任编辑:侯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