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赴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探寻“文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心旅弘毅,绿魂永铸。团队深入右玉干部学院、右玉精神展览馆、黄沙洼等地实地研学,从“年年春夏旱,十井九口干”的满眼黄沙,到近2000平方公里荒原化作绿色海洋、绿化率达57%的巨变,见证了“不毛之地变绿洲”的生态奇迹,体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文脉兴旅,红研新程。团队来到右卫镇,实地考察古城墙风沙掩埋遗址及右玉县委旧址,领悟世代接力、改造家园的治沙精神;在右玉县博物馆,提炼“忠诚坚守”的精神基因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通性;在南山森林公园、苍头河湿地公园感受七十年绿化成果,解码荒原染翠、沙土生金的生态奇迹。农旅赋能,绿韵生金。在山西献果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员了解了沙棘从生态原料到高端产品的科技转化路线;在沙棘博览馆学习沙棘的药用功效、生态效益,了解沙棘如何从防风固沙的“生态卫士”,变为致富“金果果”;在山西玉羊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解锁羊肉自动化生产流程和“生态养殖+精细加工”的致富逻辑。绿养康衢,三旅共舞。团队体验推广“塞上绿洲”绿色康养新模式,向当地居民及游客发放《基于右玉精神对右玉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收集一手数据与建议,探索“三旅融合”升级方向。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积极传承右玉精神,切实体察了国情社情,探索了“三旅融合”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密码。未来,将持续完善调研成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李诗媛、贺如琪/文 陈稳政、吕鑫/图 刘萍/审核)
责任编辑:侯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