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化学与化工学院赴皖西白鹅产业振兴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六安市固镇,深入6家羽毛及皖西白鹅相关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调研羽毛产业发展全貌,探寻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聚焦产业根基:养殖与加工的精细化实践。在安徽展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展现了皖西白鹅养殖的精细图景。工人用水葫芦给雏鹅降温,防疫人员在为50日龄雏鹅接种疫苗,不同品种的鹅分栏饲养,既作科普展示,又能为科研提供样本。这充分展示了精准防疫与品种差异化管理,正是养殖环节的核心支撑。

走进加工车间,各企业的特色实践展现的淋漓尽致。奥安康工贸的自动化设备按重量、弧度分拣羽毛,匠人则专注挑拣细微差异的毛片,“机器+手工”的协作模式,是技术创新对价值提升的作用。宝祥羽绒的智能流水线上,清洗、烘干全程可视,手工脱毛虽成本高却能保留绒朵完整,这正是保暖性的关键。红新禽羽的车间里,宰杀、拔毛、精检环环相扣,上下游的顺畅衔接展现了产业链协同的力量。华伟羽绒用分离机分级羽毛、水洗烘干设备保障蓬松度,产业带优势与标准化管理成为其拓展市场的底气。

对话行业主体:从创新突破到民生情怀。实践团队与多家企业负责人及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收获颇丰。奥安康工贸负责人回顾发展历程时表示,从90年代土法洗毛到与高校合作研发智能分拣设备,成功实现了从代工到自主研发的跨越,使当地生产的天然鹅毛成为国际赛事用球首选材料。 宝祥羽绒负责人谈及发展理念时表示,全链条把控是关键,企业扎根乡土,更要担起社会责任。疫情期间,该企业曾大量捐赠物资,彰显责任担当。团队成员在深入乡村走访时了解到,目前全镇上下均靠羽毛吃饭,家家户户都受益于这条产业链,羽毛成为当地的“致富羽”。

通过本次对皖西白鹅产业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系统考察了当地羽毛产业链的发展现状。调研发现,该产业充分发挥皖西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促进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这一实践经历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认识,更坚定了未来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发展的信念,鼓舞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房虹姣 张曈/文 张曈/图 张金锋/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