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安徽合肥、砀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3-09-01  稿件来源: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图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今乡村的发展状况,学习先进乡村的成功经验,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合肥市及砀山县良梨镇探索全产业链乡村振兴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7日至8月25日分别前往长丰县、砀山县、包河区、肥东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加强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7月7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师生一行前往长丰县左店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当天上午,学院与长丰县左店镇人民政府举行共建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签约揭牌仪式,表示将秉持互相协作、各施所长、相互促进的原则,引导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贯穿研究、创新和创造,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随后,实践团队前往了“淮光1992研学中心”、左店镇电商中心、干岭桃园等地进行调研实践。整个实践过程充实紧凑,实践团队成员也在走进乡间土地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体验劳动快乐,将青春的诗行,写在了乡村的大地上。

立足农业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农产品是农户的根本,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在农产品上下功夫。为深入了解农产品对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作用,8月24日,实践团队来到肥东区牌坊乡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肥东荣建杭椒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座谈了解到,合作社根据种植经验,将各种农产品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利用水肥一体化、防虫组件等工具进行机械化、便利化、智能化生产;开展电商直播,助长销售,在农产品成熟季节,政府会与合作社合作,邀请有经验的人进行直播带货,不仅在盛收季节及时卖出农产品,更将品牌推向全国。同时,注重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更详细地了解作物习性,培育新品种,致力于实现高产化;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迈向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道路。

走进乡村大圩,文旅振兴可为。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之路,实实践团队来到大圩镇沈福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详细了解当地以文旅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据负责人介绍,沈福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凭借地理位置优势与全面充分规划,将致力于打造涵盖文化旅游、田园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服务、商务办公,兼具社区功能的全国文化创意示范基地。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大圩镇磨滩村圩美磨滩。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圩美磨滩打造特有的“沉浸体验式田园综合休闲旅游”,集林地、果业、民宿、田园养生、亲子乐园等于一体,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十多所民宿,并了解到,圩美磨滩以“乡村振兴”为根本,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帮助本地的农民就业或转型做新型农民,吸引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主动返乡。以农促旅、以商成文、以文带旅、以旅兴商,圩美磨滩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莫大作用。

融合产业发展,构建振兴体系。实践团队前往砀山县良梨镇对砀山梨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及在砀山农业振兴中的作用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首先来到砀山县农业农村局,与砀山酥梨研究院王学良院长开展了一场关于砀山梨的座谈会。王院长对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团队详细介绍了砀山县酥梨现代化改造技术、酥梨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酥梨产业集群建设等情况,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用火热的青春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在科技助农的典型种植地——壹号梨园实践调研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当今的梨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介绍,经过新一辈技术人员的开发与拓展,砀山县全面实施果园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等多种技术,稳步推进,倾力打造全县智慧农业“新样板”,采用“数字果园”六大系统模式,建设土壤、温度、大气等检测、传感设施等,提高“壹号梨园”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实践团队还调研了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砀山酥梨发源地和主产区的梨树王景区,了解公司和景区的建设运营情况;专访了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安徽省道德模范者李娟,汲取榜样力量。

通过多地、多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必须切合实际,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发掘特色资源优势,从农产品、电商、加工、文旅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农业全产业链路径,走出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从理论研究到实地探索,团队成员扩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大家表示,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将更加关注乡村发展,努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张赫 卢俊儒 黄晨旭 王节/文 黄晨旭 孙鸿浩 尹兆璐/图 张海林/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