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朱政红:一位师德先进个人的“严”与“爱”

日期:2013-06-12  稿件来源:  

图文

——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政红

□彭旖旎

采访那天下午,记者来到机械楼,正要乘电梯,只听后面传来一串爽朗的笑声和问候声,“你们到的真早啊。”回头一看,一位精干漂亮的女老师,出现在记者眼前:身穿polo衫,外套一件黑色运动衣,头发整齐地梳着并挽成了发髻,皮肤白皙,笑容满面。这难道就是网上传说的喜欢让人挂科的朱政红老师?

“我就是特别不希望他们混”

在采访朱政红老师之前,记者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渐渐地,一个另类“捕手”的形象浮现出来。一个网友抱怨朱老师“课程设计让我们全班挂”。

当记者将网上的评价告诉朱政红时,朱政红笑了,她说:“课程设计让全班挂是不可能的,因为课程设计是实践环节,不能补考,只能重修,所以给学生判分我都会慎之又慎,如果不是太说不过去,是不会让学生挂掉的。”继而朱老师爽朗地说,“我知道他们是说我严格,但高标准、严要求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有些人眼中正常态反而变成了另类。”

但也有同学主动接受朱老师的严格考验。

“主要是能学到东西,”由朱老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2012届毕业生廖飞龙和汶刚说,“朱老师在每一个阶段都给我们制订了清晰的目标,但每一次她对我们任务的完成情况都既不说好也不说坏,只是让我们继续修改,直到每一个零件的画法都接近完美。”“朱老师对我们说,她希望达到的标准是,让这份毕业设计成为我们专业能力的最好证明。当我们将毕业设计放到招聘单位面试官面前时,人家会觉得要你这个人是没错的。”

其实,大多数熟悉朱老师的同学都不觉得她“严厉”。

汶刚认为,“朱老师只是对事情要求严格,但和我们交流起来是非常和蔼的。”2009级实验班的罗忠伟同学觉得“可亲近”与“认真”是朱老师并存特点。“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她讲。她有一些非常先进的思想,常常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朱老师做事情非常认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她也经常这么告诫我们。”2011年,罗忠伟他们参加暑期实践三下乡,作为指导老师,本来可以“坐镇指挥”的朱老师偏要亲自赶去,“当时天气非常热,她一个人从合肥赶到阜阳的一个偏僻小镇,跟我们一起参加三下乡。”

朱政红说:“学生认为我喜欢让他们挂科这是不对的,我不会‘喜欢’。其实,给一个学生判不及格,我都会非常慎重、多次审查。”

“现在学生不理解没关系,我只想问他们,‘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们自己作为家长的时候,你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还是一个得过且过的老师?’”

“有时候,看到学生学习不认真,我会特别急,我常跟他们说,‘你们这样,国家怎么指望你们?’我就是特别不希望他们混。”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朱老师说:“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要想教好,就要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张崇高老师,是“安徽省教学名师”。当年,朱政红老师不仅主动跟着张老师去听课,还把张老师的课录下来,反复琢磨。朱老师说,她就是对认真的人有特别的好感,“说我严格,其实跟以前的老教师没得比。我经常会听取他们的意见,我的认真也是被老教师们逼出来的。”朱老师笑着说。

朱政红老师的教学风格可以概括为“重视引导学生思考,不断求新求变”。她鼓励学生质疑教材、找出教材的错误,还大胆采用互动式、小组讨论式教学,提出“千奇百怪”的思考题。

例如,轴承在日常生活中随处看到,可是您知道轴承内外圈中间的小钢珠是如何装配进去的吗?这就是朱政红在教授《制造技术基础》时提出的一个思考题。看似平常的生活现象着实难倒了不少同学,但同学们的好奇心也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当各种想法被一一驳倒之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被动的知识教授变成了主动的答案寻求,经过这样一番绞尽脑汁之后,估计再难的知识点也没有学生会忘了。

朱政红认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她认为不同教材侧重点不同,描述轻重不同,要想吃透某个知识点,就需要查看多种资料。她要求学生到图书馆、网络上查资料,拓展教材,养成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死读一本书。朱老师说自己忍受不了老干重复性的工作而没有任何改进,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她会尝试不同的授课方式。

朱政红非常关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她曾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其实我们老师都是想教好书,但有时候不‘照镜子’就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比如有时候学院开会批评有人教得不行,出现哪些问题,但这问题是谁的啊?是‘我’的吗?所以我特别希望建立一个平台,把教学反馈放到这个平台上,反馈只有本人可以看到,这样我们老师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对于教学改革,朱老师也有自己的期望。首先,教育规划要科学、可行、有持续性。“教育决策者的话语权很重,一句话就可能让教育界整个掉一个头。我希望教育政策有个准头,不能换一个人就换一种思路,这是要付代价的,有时候代价还很大。”其次,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就拿我们大机械来说,这个专业需要很强的空间概念,有的学生根本不适合这个专业,却没有转专业的机会。”第三,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我们有一流的考生,但这不是一流的学生,更不是一流的人才,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第四,教职工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培养出开朗、向上、从容的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

一个如此严格的朱政红在担任2009级机电教改实验班班主任后,采取的第一项举措就是将实验班的学分从190多个减到160多个。

“太多的学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学们没有想的时间、玩的时间、动脑筋的时间。实验班是要培养领军人才的,我首先要让他们的思想动起来,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一定要有兴趣,如果太功利地学习,就太受罪了,潜能出不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罗忠伟这学期选了较少的学分,作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说:“实验班给我提供了很大的自我选择空间和时间,我们有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学习。这样才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罗忠伟说,想用空闲的时间“看看人文经济、管理方面的书,学学工程实际上用到的那些软件”。

削减课时用意良好,但如何保证学生真正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虚度时间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填鸭式教育仍会大有市场。朱老师说,自己也不能保证,能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律、自我负责的意识,而且要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他们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当然还是会有人经不起诱惑,但不能因为个别人,就把所有人的时间卡死。对实验班尤其如此。”“另外,推动减少课时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地方去,比如图书馆、实验室,否则就是把学生往网吧里送。”

“我觉得实验班班主任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将同学们引导到自己的兴趣点上去,并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就可以了。朱老师做的非常不错。”罗忠伟说,朱老师经常会邀请各学科的教授、博导到实验班举办讲座,讲解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帮助同学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她还和工培中心协商建立了实践基地,大家有什么制作方面的事情就会到那边去亲自动手操作一下,环境也挺不错的。”

朱老师的第二项大举措就是带实验班的同学出去“见世面”,最近的一次是去香港参观高校。朱老师亲自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接洽,联系安排了交流、讲座、听课、参观图书馆等活动。“准备的时间头都大了,查路线,想怎么安排行程才最便宜。当然最麻烦的是联系大学。”

香港之行给朱老师和实验班的同学很大触动,一个学生在感想中写到:“这是对我20多年生命、思维的一次大颠覆。”

朱老师说香港大学课时少,时间留给学生做项目设计。学生很自信,和老师平等交流,侃侃而谈。

作为实验班班主任,朱老师认为实验班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我带我的思维掌控就大一点,换一个人带又是另一种思路。学校还是应该发展出科学的模式。另外,也要重视对老师眼界的开拓。实验班的老师不仅是尽责问题,不是说你服务好学生就可以了,首先老师的思维得提升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朱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实验班资源确实比其他同学要多一点,但学生不能仅冲着好处来。既然进入实验班,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朱老师说,带实验班也让自己有了很大成长,“我平时会更关注教育案例,随时将好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也是教学相长吧。”

你所不知道的朱老师

朱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嗓门大、能说、严格。其实,她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在进入学校当教师之前,朱老师在一家灯具厂工作过十年。朱老师说,如果不是在工厂当过技术员,自己对工厂环境、工人想法不会有那么深的体会。“在工厂我看到各种零件的加工过程,这些以前在教材里也学过,但那时不知道这些知识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更不知道怎么用,但到了工厂我才知道教材是生产经验的总结。所以我对学校要求教师要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这点非常认同,尤其是在生产实习的时候,如果老师自己没有实际操作过,对学生的问题就会发憷。”朱老师说,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重视工人师傅的实践经验。“记得一次我设计了一张图纸,完全是按照理论计算设计的,但一个工人师傅告诉我,怎样设计制造起来更容易。我们的学生以后也是要和工人打交道的,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千万不能自命清高。”

业余时间,朱老师喜欢打排球、乒乓球,她认为锻炼可以帮助人换一种思维,“比如我打排球,就是想怎么接球、发球,别的都不想,这也是舒解工作压力的好办法。”

朱老师喜欢看电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我还喜欢动漫,像《千与千寻》,非常美。但我不看电视剧,耗不起那个时间。”

朱老师说自己有一个缺点就是凡事求全、亲力亲为,“有时候我会想,我为什么总是那么较真,这样太累了。”记者看了一下朱老师的简历,笑着对朱老师说,“因为您是处女座啊,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也许吧,反正我就是想把事情做好,对事不对人,工作做不好,对我再好也没用,工作做得好,如果我对你不好,那肯定是我的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朱老师多次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自己也很意外,更不想被宣传。明年就是朱老师从教二十周年,我们要说的是,朱老师确实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她做的事也确实是一位教师的本分,但她将这一本分兢兢业业地恪守了近二十年,有原则,有操守,更有对教书育人不变的热情。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每一位教师,在宣誓加入教师队伍时,在最初面对学生求知的面庞时,都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职业使命感,但在商品大潮的席卷下,在科研任务的重压下,有多少人仍能初心不改?“师德”二字的重量或许就在于此。

(原文摘自2012年10月20日《合肥工大报》第609期)

编辑:李宗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