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鲍良弼: 四十年风雨同舟 六十载潜心育人

日期:2019-01-02  稿件来源:  

图文

今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峥嵘岁月,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时代巨变,我校也在滚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正在以崭新的面貌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而不懈奋斗……

鲍良弼,教授,曾任应用物理系主任,激光研究所所长,现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及报告团副团长,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被评为“第二届感动工大十大人物”。自毕业留校至今,鲍老已在我校工作了60多个年头,见证了我校四十载风雨兼程,记忆深处的那些故事,愈久愈弥足珍贵。

鲍良弼.jpg

牢记党恩的“螺丝钉”

1955年,弱冠之年的鲍良弼从我校专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58年大跃进,我校要办原子能系,师资严重缺乏,学校将大批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送出去培养。刚成为年轻教师的鲍良弼,有幸被抽出,前往上海交通大学进修。

人生道路漫长,总有几步是关键。于鲍老而言,前往交大进修就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关键。在进修的3年里,他从矿山机电专业转到物理系,从工科到理科,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学起。但年轻的鲍良弼带着高度责任感,克服困难插班学习,他认为不仅所有的工程物理知识都要学,而且还要学好。鲍老说:“交大不仅师资棒,学风也好。”三年的进修求学,使他终生受益。

1962年春天,鲍良弼进修结束回校,学校原子能系停办,他便被分配到大学物理教研室任教。

鲍老说:“学习时学好,做教师就要教好,要像颗钉子钉在那里,站稳讲台。”进修归来后,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勤奋认真,很快成为了学科骨干教师。他时刻不忘组织的培养之恩,严格要求自我,潜心育人,努力做到“又红又专”。学生作业他坚持本本改,并做等级记录,摸清学生成绩的同时,检查上课效果,查找自身教学问题。

“文革”期间,鲍老感觉整天无所事事,1970年,他看《科学画报》杂志,对其中描述的激光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我校可以开展研究,为军事工行服务。于是,他向领导建议做激光研究,为成功说服领导,他逢机会就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学校领导认可了他的提议,并让他带头组建激光研究组。说干就干,从亲自挑人组队,到做调研,买器材,鲍老带领激光组老师干得热火朝天。几个月之后的1970年9月底,我校历史上的第一束激光便横空打出,燃起火红的希望。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甘做一颗螺丝钉,时刻把报国理想钉在心上。”60多年风雨历程,在鲍老心中,愈来愈深厚的是爱国热情,坚若磐石的是报国之志。

春风拂来春满园

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全国上下百废待兴。1977年9月,我校基础课程全部恢复,为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物理、数学、力学、外语、制图等师资培训班开始招生,同时还受机械工业部委托办了激光技术培训班。

此时,基础部各教研室热情高涨,克服重重困难,开出各种新课。办班过程中,繁重的教学任务不仅促使教研室师资水平大幅提高,而且使得老师们不再局限于工科基础课的教材内容,拓宽了视野,从而提高了工科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就在一切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学校派鲍良弼参加了两个重要会议:一是1977年7月由机械部教育局召开的机械工业基础理论座谈会;另一个是1977年12月到1978年1月,为期五周多的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

在这两次会议上,鲍良弼就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问题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重点讨论交流,交流期间,他深刻认识到了我国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差距,并开始深入思考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我校该如何迎难而上。

1978年,在改革春风吹遍全国之际,我校激光科研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斩获2项重大成果奖。这一激动人心的获奖消息,伴着和煦的春风,引发全校师生为之欢欣鼓舞。它就像一剂催化剂,催化老师们内心深处的科研热情。

为做出更好的项目,一大批青年教师开始陷入思考。通过分析获奖项目,他们发现,这些项目无一不是理工科相结合的成果。反观那些没有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项目,往往是缺少一点创新,缺乏理工科知识结合。

这一发现让很多教师意识到,要想科研创新,必须重视理工结合的重要性,这也让本就在思索的鲍良弼更加笃定地认为:“工科大学上质量上水平,一定要加强理科,办理工结合”。

为此,鲍良弼积极向领导提出建议:我校应该走理工结合道路。他将学校自身的经验教训同国内外重点大学和专家评估建议相结合,一条条列出建议理由,他认为:突破工科大学办理科,不仅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师资学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是在重点高等工科大学办好应用理科,促进理工结合搞科研,高等学校出成果、上水平的一项战略措施,是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的。

工科大学办理科,在当时人看来似乎是一项匪夷所思的提议。同一时期,在受到多方面启发的情况下,鲍良弼所在的物理教研室老师们也开始进一步思考谈论“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工科大学到底能不能办理科专业?”基于此,学校派出由鲍良弼(时任基础部副主任、物理教师)和李正修(力学教研室主任)带队的6人调研组,历时一个月,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高校调研。

数月之后,1979年11月12日,在调研组成员向校领导汇报调研结果时,学校领导当即拍板:我校是重点大学,工科学校可以办理科。

于是,1980年3月,我校正式下文成立应用物理系,并于当年招收应用物理系新生。为了区别于综合大学的物理学系,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突出“应用”二字,学校定名为应用物理系。

改革开放,思想先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校顺利开创了由工科大学走向理工结合,也为今后迈向以理工为主,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埋下伏笔。鲍老激动地说:“从全国来说,打破理工科分离界限,在工科大学办理科,理工结合,我校起步是较早的。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座里程碑。”据了解,当时全国工科大学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三所院校于1979年开办了物理系。

桑榆晚年散余热

2000年,世界的千禧年,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祖国日益昌盛。年逾花甲的鲍老也年满退休。兢兢业业工作了42年的他,却不甘从此庸碌。从教学督导组,到五老报告团;从实践升华理论,到作报告授人以渔,他只想尽己所能,做力所能及之事,发挥余热,继续做好一枚“螺丝钉”。

退休后,鲍老便加入由我校20位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责任的退休老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他们来往穿梭于不同校区的各个学院,以“一督二导重在导”及“督要认真,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的16字“真言”为督导工作指南;在教学督导过程中,通过听课、开座谈会、发调查表等形式,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以求对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为使督导工作在实践中得以理论升华,2005年5月,由鲍良弼、张素叶、王有成3位教授牵头,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的“八要”“六忌”》最终形成。随后,督导组的老教授们再接再厉,邀请了9位在多媒体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总结他们多年来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经验,经过五上五下,六易其稿,形成了《6条多媒体教学要领》,受到广大教师欢迎,得到2005年评估专家赞许。

鲍老说:“工作退休了,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008年鲍老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常说:“非常感谢党组织和学校给我们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五老报告团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充实丰富,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009年3月,为加强对我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我校关工委成立了“五老”报告团。报告团主要由我校理论水平较高、阅历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

身为五老报告团副团长的鲍老说:“像这样一批有阅历、成就突出的老教授站在讲台上,往往还没开始作报告,就已经赢得台下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青年人缺什么,需要什么,报告团就讲什么。每一次报告选题,都是经过五老报告团成员的深入调研,精心准备才得出。9年来,不论是斛兵礼堂,还是图书馆、报告厅,总是能听到五老报告团成员们声情并茂、振奋人心的报告会。

“同学们!生命不打草稿,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们在跑人生第二棒(第一棒是高考)的今天,一定要目标明确,分清主次 ,抓住今天。”这是鲍老为同学们做的次数最多的报告会——《跑好人生第二棒》,每次都能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使聆听者深受震撼,感悟深刻,受益终生。校关工委报告团在党委领导下,先后荣获了全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安徽省关工委先进集体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一辈子的工作就是要站稳讲台,教好课。现在退休了,也不能无所事事,坐享生活,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有所作为,发挥余热。尽己所能为青少年作好人生指引,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风雨同舟六十载,鲍老愿用一生甘做孺子牛。

春风化雨四十年,亦是我校高歌前进,春华秋实的四十年。正如鲍老所言,我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正确判断和决定,办理工结合是这样,从机械部重回教育部分管是这样,学校滚动进入“211”“985”学科建设也是这样。

回首来时路,今天的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去发出工大人的未来之光,去描绘工大的梦想蓝图,去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蔚为壮观的历史华章。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778期2版

( 夏 瑞 朱雅丽/文 朱雅丽/图)

编辑:王秀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