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应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中国著名岩石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吴福元院士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并在学术交流中心二楼报告厅为师生作了题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学术报告,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周涛发院长主持此次报告。
报告分为三部分,首先吴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历史和发展,并且讲述了他为什么要研究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原因。第二部分吴院士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淡色花岗岩的研究现状,根据大量的野外地质证据、岩相学证据和地球化学证据创造性提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由结晶演化所形成,而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原地熔融形成。吴院士结合他本人研究团队在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化,说明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具有寻找稀有金属矿产的潜力。第三部分,吴院士指明了今后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工作。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吴院士不仅详细回答了我校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而且希望越来越多的我校老师能参与到青藏高原的地质研究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我校本科生能报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吴福元院士的精彩报告吸引了校内众多的科研人员和学术参加,大家现场热烈讨论了淡色花岗岩成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和花岗岩研究方法等相关问题,取得圆满成功。
吴福元,1962年生,安徽省庐江县人,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院长;“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项目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地幔岩浆作用与克拉通破坏、Rb-Sr、Sm-Nd、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Sr-Nd-Hf-Os同位素示踪与地球动力学。在花岗岩成因类型划分、区域地质过程及大陆地壳增生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提出东北大面积花岗岩主体形成于中生代并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控制、华北中生代花岗岩是克拉通破坏的岩石学标志等诸多认识;构建了利用花岗岩制约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间的新手段;主持建设了以Hf同位素为特色的激光矿物微区同位素分析与研究实验室,开拓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为岩石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平台。吴福元研究员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引用20000余次,并连续3年进入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TWAS) 地球科学奖,2012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科学通报”“地球化学”“岩石学报”等多家学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