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至12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文旅焕新促农产,书声润童育乡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庄墓镇,开展了一场以多维度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文化深耕,振兴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塑性,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润物细无声”。7月8日在庄墓镇李庄村,团队探访了作为合肥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基点和创新案例之一的孟氏祠堂,深刻感受了孟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智慧。作为基层治理的典范,通过融合孟子思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团队前往位于庄墓镇的圆子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追溯了庄墓圆子的悠久历史,了解其从选材到制作的精湛工艺,见证传统美食如何在新时代再次焕发生机。在陈太翠圆子店,团队成员在圆子手艺人陈阿姨的专业指导下亲手制作,学习了庄墓圆子的非遗制作技艺,用实际行动传承匠心。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更为当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绿水青山,振兴之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7月10日实践团队前往长丰县庄墓镇污水处理厂调研当地污水治理现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团队参观了从初沉池到深度处理单元的先进设备,见证污水变清流。据悉,自2021年该厂翻新重建并引入高科技设备,当地实现污水处理智能化,提高效率和水质,为生态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团队还了解到,庄墓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升级,坚持做好“三达标一美丽”项目建设,为庄墓镇环保事业筑起坚实防线。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与成效,学习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环保实践的生动案例。
产业创新,振兴之基。乡村发展,特色为先,产业兴旺,百业俱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为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助力产业振兴。7月11日实践团队走访了庄墓镇非遗传承人孟令球先生。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庄墓圆子正逐步走出乡村,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但面对传统淡季困境,产业正积极探索“互联网+”创新销售模式,让庄墓圆子扩大销路,触达更广阔的消费者群体,同时也在积极创新工艺,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徐岗村实地调研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实践团队在党总支书孟德桂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见证合作社种植的南瓜、碧根果等农作物的丰收景象。孟德桂为实践团队详细讲解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市场前景及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团队了解到,徐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合作社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童心筑梦,振兴之翼。7月12日,实践团队来到庄墓镇枣林社区的农家书屋,开展了一场面对乡村儿童的乡村振兴政策宣讲与成果介绍活动。团队成员以“乡村振兴弦歌唱,童心向党赴远方”为主题,从产业兴、人才聚、文化活、生态美、组织强五个方面展开生动且具体的实例讲解,旨在通过庄墓镇的生动实践,向乡村儿童传递党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及其实施成效。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积极引导孩子们思考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聚焦乡村文化、生态、教育等多个方面,多维度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多元面貌和生动实践,更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坚定了信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长丰县庄墓镇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探索和发展情况,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胡倩倩 陈柠柠 张逢沅/文 张舒羽/图 魏婷/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