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召,深入调研“农旅融合”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7月9-14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深耕茶旅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池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防治助推农业发展。在池州市霄坑村茶园种植基地,实践团队成员与霄坑村村委会副书记吴雄进行详细交流。他看着脚下厚实的土地,望向远处随风摇动的茶树,为团队成员们介绍起当地的地理条件——霄坑这片土地富含元素硒,降雨丰沛,日照短,赋予了茶叶适宜的生长环境。他还介绍了“以虫治虫,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生物防治技术在霄坑这片沃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霄坑村民在坚持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自力更生能力,自主造血,开辟属于霄坑村的振兴之路。
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在青阳县提到农民画,几乎家喻户晓,青阳县朱备镇是非遗文化优秀传承的地方。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实践团队成员到朱备镇进行农民画调研,与杰出的农民画作者代表——现年80多岁的张平安老师进行交流。在非遗传承人眼中,朱备镇从原本一个贫困的小乡村,依托着像农民画这样得天独厚的特色非遗文化,逐步脱离了贫困的帽子,对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文化推动作用。
黄精价值提升农业内涵。在青阳县杨田镇五梅村这个家家户户种植黄精的村子,一直流传着“北有人参、南有黄精”这样的美名。通过对基层村干部的采访,实践团队了解了黄精种植基地的由来,“黄精”开始对于村民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暂时没有村民大面积种植,熟悉是因为五梅村过去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一个陌生的产业只有村集体提先迈出发展的脚步,才会先富带后富,从而促进更多人致富。黄精产业的兴起,优化了五梅村的产业结构,让村民们更加口袋富裕,日子也过得愈发红火。
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成员深入池州市各个乡村,通过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到从农业发展、文化兴盛、美丽乡村等多个方面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更调研学习到了许多关于乡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宝贵经验,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杨炳新/文 杨炳新/图 郑洁/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