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1日,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团队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开展主题为“弘非遗柳编,促乡村振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霍邱柳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用知识反哺社会发展,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走近国家非遗传承人。“编来新房、编来新娘、编来小康、编来幸福”,是霍邱县人民传唱的歌谣。霍邱柳编是安徽省霍邱县的传统柳编工艺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工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团队前往安徽华安达集团参观学习,采访了霍邱柳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潘同利,了解霍邱柳编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发展传承等情况。
探寻乡土文化根脉。团队深入霍邱当地博物馆,探寻乡土文化的根脉。在柳编文化博物馆,队员们感受了悠久深厚的柳编文化,学习了精湛巧妙的柳编技艺,品鉴了精美细腻的柳编产品;在淮河农耕民俗馆,体验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欣赏瑰丽壮观的稻田图景,感知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临淮泥塑艺术馆,观赏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探索精雕细琢的泥塑艺术,见证丰富多彩的泥塑世界。
畅言乡村振兴之路。为切实把握乡村发展现状,团队来到霍邱县临水镇人民政府进行调研,围绕当地乡村振兴情况与该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一线村干部等人进行座谈。通过座谈了解到,目前临水镇较为正规的柳编企业只有10余家,且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企业场地受限、专业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当地柳编产业逐渐黯淡。他们希望青年学生可以心系乡村,依托非遗柳编讲好霍邱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非遗文化之光。团队深入基层,到个体手工艺人家中走访调研。据了解,柳编篮子、柳编包、柳编躺椅等精美的工艺品均来自当地居民之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将平凡的柳条编制成工艺品,编制出一条致富之路。队员还在手工艺人指导下尝试编制,亲身感受柳编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深入了解柳编技艺后,团队与临水村部联合开展了“柳编入童心,传承有力量”活动。团队就非遗柳编知识开展了科普小课堂,通过课程讲解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让每个孩子创作属于自己的“柳编IP”,同时引导孩子们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对柳编的热爱,从而加深他们对柳编的了解和认识,将传承家乡非遗文化意识根植于孩子们心中。
本次实践深入调研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发展与传承。队员纷纷表示,将利用好本次实践机会,为柳编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自觉担负非遗文化传播重任,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王琳磷/文 杨澄/图 关茜/审核)
责任编辑: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