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通过腾讯课堂举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硬核“心理讲座。讲座旨在缓解大学生在疫情下因学业问题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学业焦虑、正确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更好地进行线上学习,实现个人全面成长成才。主讲人为机械工程学院丁玲老师,各院本科生7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主讲人与学生分享了大学生小A的案例,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本就学业紧张的大学生在疫情之下,不得不在家接受线上教学,出现了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低下、自我怀疑以及担忧学业挂科情况,该案例引发了在线学生的强烈共鸣。
讲座由案例分享引出什么是焦虑、焦虑的表现以及疫情下学生常见的学业焦虑情况分类,主讲人通过答题板与学生实时互动,引导学生对照自身情况识别是否存在学业焦虑。
初步识别了学业焦虑后,主讲人接着引导学生应知其所以然,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学业焦虑。首先,主讲人展现了几组调研数据: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焦虑的调查结果;接着,邀请学生在线进行课堂调研看一看自己的学习动机、认知与期望是怎样的状态;最后,主讲人具体讲解了影响学业焦虑的内因,即学习动机、个性特征、认知偏差、错误归因、生理与性别因素,以及外因,即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学生学业过于紧张或过高期望的讨论中,很多学生表示,“我不是不喜欢宅,是不喜欢和父母一起宅,因为他们只跟我聊学习。”
讲座的前两部分为识别与分析学业焦虑,讲座的后三部分则是应对学业焦虑的关键步骤:理性认知、自我探索与选择、积极行动。主讲人与学生积极互动,线上制作三栏评估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疫情期间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期望、现实的执行结果以及导致结果的原因。讲座现场,学生主动将自己的评估分析上传讨论区,主讲人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自身认知、期望选择的关注和认识。

针对学生三栏评估表中反应的焦虑问题,主讲人提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包括自我反省法、情绪宣泄法、转移注意力、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完成“愿望清单”、规律作息与饮食等等,并强调,当焦虑对生活及学习有着严重且持续的影响时,应及时寻找心理援助。现场主讲人引导学生对每一种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学生纷纷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想法。

本次讲座通过帮助学生识别与分析疫情之下出现的学业焦虑、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理性认知,结合三栏表评估自身实际问题、采取积极行动,从而更好地处理焦虑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焦虑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纷纷表示,有信心将自身焦虑不安的情绪能量巧妙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丁玲/文 机械工程学院/图 郑召丽/审核)
责任编辑:王秀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