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文化育人作用,7月16日-19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赴皖南开展了为期4天徽文化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围绕徽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山水建筑、风景奇观、知名物产等进行发掘和整理,对徽州的经典故事、历史人文,建筑学派等进行解说,分“徽州山水”“徽商精神”“儒家沃土”“文房四宝”四个专题开展实践活动。
中国画里乡村,感叹古人智慧。7月16日,团队成员在宏村与当地民宿老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了宏村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和布局等。宏村原名弘村,取名弘广发达之意。古宏村人为防火、灌溉,建造出独具匠心的人工水系。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也体现了宏村独特的民居建筑特色,它充分展示了古徽州人的聪明才智。
古朴徽州村落,卢村现新风采。7月17日,团队成员来到了始建于南唐,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的卢村。在走访中,卢村村长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新时代卢村的建设情况、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下一步的发展。自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卢村人正力争将卢村打造成为徽州民俗风情展示村,将徽州古村落文化更加真实地还原出。村中一级级青石抬阶,一座座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
系统了解文化,博物馆来帮忙。7月18日上午,队员们来到黄山市博物馆群进行参观。从博物馆中,队员再次深刻领会徽州精致的建筑里,是饱含着历史底蕴的文化知识,深藏着关于徽菜、徽茶、习俗、文房四宝等的知识。徽州有大量美食,如臭鳜鱼,绝妙腌鱼自然提鲜,反衬取名香臭有理,亦臭亦香腐而不败。徽州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在徽州,徽茶不仅仅只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饮品,更是徽州人情感表达的符号。徽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装潢考究,华丽美观,雕刻工艺自然,因材制砚,形式多样,从使用价值更取向艺术价值。徽菜、徽茶、徽俗、徽砚,这都是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棠樾牌坊轻泼墨,对称中轴醉今宵。7月18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歙县的棠樾牌坊群调研走访。棠樾牌坊群是歙县最有名的牌坊群,也是徽州乃至全国最有名的牌坊群。该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其中属于明代建的有3座,清代有4座,采用的是质地坚实的灰白色茶园青石料,在结构上有四柱冲天式或四柱三楼式,牌坊上的雕刻十分精致。这7座牌坊呈弧形排开,七座相连的牌坊,还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理道德荣誉体系。棠樾牌坊群是一个家族的丰碑,也见证了微商的盛衰起落,同时也是微州历史文化的缩影。
诗情画意亭中醉,唐模村中拓印存。7月19日上午,团队一行前往唐模村走访调研。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偶遇当地拓印行家,他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并展示了擦墨拓法工艺。先将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打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待纸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团队成员再次领略到了徽州传统文化的动人魅力。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吃苦耐劳,不畏酷暑,深入徽州地区,充分走访调研,搜集大量图片、视频和文字素材,后期将通过网络文化产品的形式充分展示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校园文化发展,引导广大师生汲取养分,提升文化素养,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队员走访调研宏村镇雉山村

队员采访卢村村长了解卢村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