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20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探寻“历史的纹路----蓝印花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苏南通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江苏南通蓝印花布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通市也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7月15-16日,团队来到了南通市蓝印花布博物馆,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老师就青年一代如何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等问题展开深度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为留存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手工蓝印花布,吴老师数年内曾多次走街串巷深入农家进行地毯式搜寻,为蓝印历史文化的存续付出了大量心血。吴老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广大青年要着眼于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留心生活中每一个机会和渠道为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做点事情。此外,在馆内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还有幸亲自体验并制作了蓝印花布方巾。通过亲身参与“刻板-刮浆-浸染-晾晒”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了蓝印花布制作的技艺之巧及蕴含的文化之美。


7月17日,团队来到了通州二甲镇,南通市唯一一个保留家庭作坊的印染基地。上午,团队造访了国家级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王振兴经营的家庭作坊——正兴染坊,了解到当前充斥在市场中很多采用非传统手工艺制造的蓝印花布制品甚至是造假了的“赝品”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坚守传统的花布行业造成冲击。年过八旬的王老说,老的传统不能丢,自己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他对蓝印花布品质底线的坚守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下午,团队一行人紧接着来到曹裕兴染坊——一家蓝印花布生产工厂,拜访了曹氏第五代传承人曹汉荣师傅。曹师傅带领团队参观了制作蓝印花布的每一步工艺的操作流程,并与团队成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他指出目前蓝印花布发展最大的难题是缺少传承人、缺乏有效创新,希望青年大学生能够为蓝印花布技艺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期间,团队成员深入社区、校园、商店、博物馆等地对蓝印花布的文化认同、市场销售、产品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广大青年从书本中脱离出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用心去感悟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之美,从而唤起大学生对濒危传统文化的危机感,激发保护与传承意识,进一步挖掘价值内涵,树立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