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如何注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开发和创新力度,7月16日至20日,机械工程学院“筑巢赢得凤凰来,毛笔书写新农村”国情社情观察团一行11人,赴江西南昌市文港镇开展毛笔文化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以毛笔为观察点切入传统文化,积极响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供给侧改革”的号召,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提高文港软实力输出,文化弘扬带动经济发展的调研。
15日上午,团队成员与文港镇府开展关于文港文化产业方面的座谈会,主管文化产业的孔镇长向我们介绍了文港镇的文化历史及相关产业发展。从他口中得知文港人将中华民族推崇“道德传家”“书写传家”的理念具化为“笔翰传家”。自秦代以来,文港人家家户户以制作毛笔为生,“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成为千百年来文港人经营毛笔的真实写照。通过同孔镇长的这次座谈会,团队成员对此次毛笔文化调研的方向更加清晰,修改并拟出了一条完整细致的调研计划。
16日的调研方向侧重为传承千年的传统毛笔文化与现代毛笔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团队成员先去到了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了解毛笔的前世今生;然后来到了文房四宝交易市场及新兴电商工作室集合地,感受文港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销售风格。经过一天的走访参观,感受到了文港镇在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打造上做了相当多和高质量的工作。
17-18日,团队成员来到了文港镇制笔大村——周坊村,进行对毛笔制作方面的调研,向制笔师傅了解毛笔的营销方式。调研发现,这些从事毛笔制作的人大多年龄偏大,而当地年轻人大部分在外经商,这就导致了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许多传统制笔技艺缺少下一辈来继承。除此以外,团队成员深入农户家庭中,对家庭生产营销进行探访。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到,他们分工明确,各自生产毛笔的零部件,并会在农历带一四七这三个数字的日子,去到固定的集市进行交易,再将拼装好的毛笔销往全国各地。
19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书法交流协会,同师生共同共同领略千年毛笔传承的魅力。当天的书法交流协会基地主要是作为教授毛笔技巧的教室,上课的大多是年龄在8到12岁的孩子。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老师的走笔动作后,便纷纷开始了各自的模仿练习。期间,老师走下讲台,握着同学们的手仔细纠正他们的手型笔法。同学们初学不久,却依旧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下午,团队成员在对调研内容进行总结整理之后与孔镇长进行了第二次的座谈会。会上,团队成员向孔镇长汇报了工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0日,团队成员来到了文港镇的集市。凌晨四点集市并已来开帷幕,一直要持续到中午十二点,集市的盛大景象要从八点开始。整个毛笔市场分类齐全,各种毛笔零部件的摊位各自集中分布在交易市场大楼上下两层。一只毛笔的好坏绝大部分由笔头的质量决定,纯白的羊毛笔头,棕色为主的黄鼠狼笔头,棕黑相间的野兔毛笔头等等,价格各异,几块到几百上千不等。除此以外,笔杆、枕木、砚台、水写布等一系列毛笔相关衍生物都有商家在卖。当天集市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7月21日,赴江西省文港镇“筑巢引得凤凰来,毛笔书写新农村”国庆社情考察团调研工作完成。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此次毛笔文化调研活动,用文字与视频记录下文港镇推进毛笔文化传承发展,为全国各地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