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纵深、安徽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时代背景下,合肥工业大学这所拥有八十年办学历史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工业报国”初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合工大力量”。
立德树人,锻造服务区域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学校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建立“招培就”联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超前布局。”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汪萌介绍,2024年,学校率先获批全国仅两所高校设立的“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同时新增“量子信息科学”“数字经济”等前沿专业,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先行者。同时优化专业设置,停招本科专业18个,撤销本科专业3个。
在该校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内,机械工程专业大三学生浩然正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调试工业机器人,“我们大二就进入‘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直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他所在的院系与航发集团、长鑫存储等52家企业共建培养基地,这种“需求牵动、问题驱动、项目推动、校企联动”的培育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练就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建校80年来,合工大累计培养50余万名毕业生,涌现出10名两院院士和奇瑞汽车创始人尹同跃、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等一批产业领军人物。近年来,毕业生留皖率持续攀升,2025届达到48.72%,为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工业报国,突破关键技术与产业瓶颈
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工业体系建设作为使命,围绕工业智能化、能源转型、高端装备等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在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文韬正带领团队进行雷电防护实验。指着陈列在一侧的C919大飞机部件,文韬欣慰地说:“我们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建立了完整的飞机雷电防护体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全面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这一技术突破来之不易。为获取真实数据,团队常年在雷电多发区驻守,最终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技术体系。该成果已应用于4.8万公里高铁线路,使雷击导致的列车停运时间下降75%,每年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
在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由石琴教授领衔的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创新团队正与奇瑞汽车工程师一同攻关。“这是全球首款搭载量子安全通信技术的量产车型‘星途揽月增程版’。”石教授自豪地介绍,“2022年我们完成初步论证,2024年实现技术突破,2025年就实现了产业化,创造了‘安徽速度’。”
这一突破源于团队的超前布局。面对量子计算对传统加密体系的威胁,团队2020年就联合科大国盾量子、中国科大等单位组建“车联网量子安全通信联合实验室”。经过数百次实车测试,终于攻克了车联网高移动性环境下的量子通信适配难题。如今,团队已授权相关发明专利50余项,牵头制定安徽省首个车联网量子通信标准,正努力推动中国方案成为国际标准。
此外,学校还获批建设“雷击接闪与主动防护研究重大科研装置”等三个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总投资约6亿元,为持续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构建了高能级创新平台。
科教融合,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合工大模式”
积极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这一被誉为“合工大模式”的创新实践,已在江淮大地开花结果。
“合工大模式的核心是让科研成果不再‘躺’在实验室。”汪萌介绍说,“十四五”以来,学校横向合同立项金额超20.9亿元,连续多年居在皖高校输出技术合同额的首位,展现了强劲的科技服务能力。
在应急物流与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何云瀚教授团队研发的“凌岳1号”多旋翼eVTOL已完成试飞。何云瀚介绍说:“我们瞄准安徽省低空经济发展需求,聚焦飞行器设计、自主决策等方向开展攻关,新一代‘凌岳2号’物流无人机即将面世。”
更令人振奋的是,由杨善林院士指导、丁帅教授团队研制的非接触式智能生理检测装置,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团队成员宋程老师透露,该设备已应用于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并在第41次南极科考中部署使用。
空天系统管理研究所胡笑旋教授团队开发的“天枢”卫星任务规划系统,则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团队成员孙海权老师表示:“我们攻克了多星多载荷协同调度等关键技术,支撑了多个国家级重大项目。”
通过“工大智谷—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三级孵化体系,学校累计培育高科技企业202家,其中32家由教师或校友创办的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900亿元,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工大系”创新创业群体。
从淮河之滨到巢湖之畔,从“工业救国”到“工业报国”,合肥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今年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80周年纪念,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于祥成表示,将继续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聚焦“教育强国,工大何为”,奋力书写新的精彩答卷。
原载于安徽日报2025年10月6日
原文链接:https://szb2.ahnews.com.cn/szb/content/202510/06/c1107633.html?xyt=1759707161806
责任编辑: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