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安徽日报客户端】合肥工业大学“溯源宣纸、寻脉徽墨”青春兴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泾县丁家桥镇开展调研

日期:2022-08-08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

7月15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到泾县丁家桥镇开展调研。

团队首先来到丁家桥镇曹氏牌宣纸之家,探访了曹氏宣纸第27代传人曹建勤老先生,曹老先生热情地为团队成员介绍宣纸的制造过程,为大家讲述了宣纸制作原料,由原始的稻草,燎草到在前辈们不断实验下改进加入儃皮、燎皮,原料变得不断丰富,宣纸品质不断进步,这才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同时为大家讲解并示范了“浓”“枯”“淡”“晕”“湿”五种运笔方式,团队成员还亲自体验了纸上书写的运笔过程,感受运墨舞色的奇妙之处。和曹老先生交流过程中,老先生还向团队成员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植物为原材料制作的宣纸是白色的?”团队前面几位同学没有回答出,最后一位成员回答了出来,老先生欣慰的讲道“你的回答我给满分,说明宣纸是好的,还是有人愿意传承的”。老先生告诉我们和工艺制造的宣纸不同,曹氏宣纸坚持手工制作,不仅是手艺技术的传承更是对宣纸文化精神的发扬。采访结束之际,曹老先生望着小岭山,告诉调研团队“宣纸发展到如今,各地都有制作宣纸的地方,但要记住它的‘根’在这里。”

下午时分,团队来到该镇小岭村,泾县非遗人家——曹一松先生住址,纸帘是制作宣纸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天工开物》中便对纸帘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描写,“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可刮磨、绝细、编成又是如何却语焉不详。为探索相关的内容,该团队在15日下午采访了泾县非遗人家“草色帘青”,省级非遗“宣纸帘制作技艺”传承人曹一松老师。宣纸的一大特色便是纸上的花纹,据曹一松老师的介绍,大家了解到了宣纸纸纹中的白鹿纹、龟纹和罗纹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白鹿纹,绣着白鹿纹的纸帘可以制成著名的白鹿纸。曹一松老师用轻松的话语为团队讲述了纸纹背后的故事。古代的人们以纸糊窗,纯白的纸在富有生活情趣的古人眼中略显乏味,因此人们将白纸印上花纹,当阳光穿过窗户,人们就能看见栩栩如生的“窗景”。这无疑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对于生活的热爱。当然,以鹿、龟作图,亦是古代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

在探访中,曹一松老师告诉大家,一把手握的细竹丝往往需要耗时长达一个月。这是因为篾丝不仅要粗细均匀,还要被打磨得足够圆滑,这样才能编出紧密排布的纸帘。

曹一松老师曾制作出最精细的纸帘是13mm25个细竹丝编织制作的,这对于制作人的手艺要求十分高。据曹一松老师讲述,目前在做这方面的手艺的人越来越少。而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求学历程艰苦,几乎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全靠着工匠师傅手眼心并用,长时间坐在矮凳上用棉线编织篾丝,二则是因为这样的工艺赚的并不多。在当下的时代,与其与急功近利相搏,曹一松老师以身传承手艺,以己造就工匠之魂,让人钦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一天的调研实践,团队成员深深感受到了流传千古的“纸短情长”的魅力!“山水养清气,纸笔耕砚田”,“溯源宣纸,寻脉徽墨”青春兴徽团队将继续用脚步探寻皖南大地,探访文房非遗传承人故事,讲好文房非遗故事,开展传承文房非遗精神的宣讲活动,用青年力量传递文房非遗精神!(邓玉和)

原载于安徽日报客户端2022年7月18日

原文链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856/630379.html?isShare=true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