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指数共同富裕创造新生活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安徽日报》2011年10月28日T5版)
(记者聂扬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让全省人民充满新期待。
过去的五年里,我省人民群众生活大幅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民生事业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立足新起点,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让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是对发展目的、路径和核心价值的新思考与新定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
万事民为先,要求我们自觉地把人民的幸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和支持更多人自主创业,持续提高群众收入。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广大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幸福生活。
报告点睛
要坚持“提低、扩中、调高”的政策导向,加大政府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调控力度,大幅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显著减少贫困人口,着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改革分配
周军 (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教研部主任):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需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同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重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兴皖和富民的有机统一。
企业工资分配需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一系列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制定实施有利于促进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高职工工资收入的财税政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努力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使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基本实现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无拖欠。
报告点睛
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
周军 (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教研部主任):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未来五年,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大力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全力维护基金安全,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着力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努力使广大劳动者和全省人民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进一步完善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将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先保后征、应保尽保。积极推进城乡残疾人和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加快完善政策,扩大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城乡居民纳入生育保险制度,将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领域的作用。支持慈善事业加快发展。鼓励开展社会捐赠、群众互助、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对低收入人口要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需要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http://epaper.anhuinews.com/files/ahrb/20111028/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