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安徽商报】我省9所高校大学生昨赛“无碳小车” 优胜者将参加全国比赛

日期:2013-03-04  稿件来源:  

图文

我省9所高校大学生昨赛“无碳小车”

优胜者将参加全国比赛

安徽商报讯(通讯员 周慧 记者 刘媛媛/文 李冠玉/摄)不烧油、不耗电,全靠1公斤重块下降获得动力。能转弯、能越障,乒乓球台上绕几十个“8”字不会掉下来。这样的车您见过吗?昨日,在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正式开赛。来自全省9所高校的80多名大学生带着各自设计的“无碳小车”参赛,优胜者将能参加全国比赛。别看车小外形也怪,可老师说了,学生们的创意,未来说不定就能运用到制造中去,派上大用场。

重力势能驱动小车绕桩

昨日上午,在合工大新区的工培中心里,27个参赛队伍带着各种各样的无碳小车,来参加S绕桩和8字绕桩两个项目的比拼。 “发车”指令一出,S绕桩1号参赛队的小车就在木质赛道上缓缓驶出。赛道上每隔1米就立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小棒,一碰就倒。而1号小车却好像被遥控一样,精确地绕过18个木桩,平安到达终点,给比赛来了个“开门红”。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执行副院长朱华炳教授告诉记者,所谓无碳,就是小车行驶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燃料,全靠一个一公斤重的碳钢重块,从40厘米高处缓缓落下产生的重力势能驱动,通过绳子带动齿轮等机械装置,一部分驱动轮子用来前进,一部分驱动转向装置用来转弯。 “就像手表,拧发条就会走,是类似的原理。”而最终谁能在现场胜出,就看哪个队伍设计的小车能用这有限的重力势能走得更远,准确绕过的桩更多。

优胜者将参加全国大赛

27支参赛队伍设计制造的小车尽管外观材料各不相同,但要让无碳小车自己精确完成规定动作,不仅要靠设计,更要靠精密的机械加工水平。朱华炳教授告诉记者,这项比赛考查的不光是学生们的机械设计水平,还有制造能力、管理能力,三个人组成的队伍,还要考验团队合作精神。无碳小车的设计制造最能说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发车角度差一点,加工时精度差一点,小车就可能撞到桩或者掉下赛道。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张海波也深有感触。他们的三人团队设计制造的这辆小车,用的是铝,也是他们认为加工后表面粗糙度最好的材料。 “设计花了两个月时间,加工也用了两个月时间,后面还要不断调试。今天参赛的,已经是第四代小车了。 ”而安徽工业大学杨志和他的两位同学,在一轮比赛后,还在忙着对小车做最后的改进。 “从设计到制作,花了6个月时间。 ”

通过重力势能转化成前进的动力,这样的“无碳小车”让不少人开始幻想,未来是不是能产生更节能的新型汽车?朱华炳告诉记者,比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能力,未来更先进的技术说不定就会诞生在他们手上。比赛优胜者将参加6月在大连举行的全国比赛,而两年前的上一届全国比赛中,合工大参赛队伍就代表安徽大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原载于《安徽商报》2013年3月4日13版

http://epaper.anhuinews.com/files/ahsb/20130304/index.htm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