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合肥日报】献身科研的“拼命三郎”

日期:2013-05-02  稿件来源:  

图文

献身科研的“拼命三郎”

合肥日报讯(王蔚蔚)他是一位“80后”教授,谈吐风趣幽默,活力四射;他搞起科研来如同“拼命三郎”,一天不到实验室心里就不踏实;他主攻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是全国第四届“青年科学之星”36位获得者之一……他就是31岁的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陈伟。

与科研结缘 与坚持相伴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陈伟注定要走上科研这条路。中学时代,陈伟就是一个风云人物,高考时“阴差阳错”填报了化学教育专业,自此与科研结缘。从2000年开始,他用了11年时间,拿到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位,成为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在这期间,陈伟曾在社会上工作过一年,甚至有单位表示可以解决上海户口,但都被他拒绝了,最终选择回校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自己还是最适合做研究”。

科研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需坚持,要忍耐,不能半路而止。在上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曾经做过“造血干细胞分离”实验。那时为了获得造血干细胞,陈伟经常到妇幼保健院等待新生婴儿的脐带血,但是一连3个月实验都没有任何结果。他没有放弃,白天查阅资料,夜晚睡在实验室木地板上,直到实验最终完成。他是那一届研究生中第一个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并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共200美元的科研奖金。

食品安全否 试纸一碰知 主攻快速检测技术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这些原本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却一再地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陈伟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其作为主攻方向。有没有一种快速检测法,能让老百姓随时随地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在合工大工作期间,陈伟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了专门针对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法研究。

听装可乐、水果罐头,是否会因防腐而添加双酚A?陈伟在研究中发明了灵敏度极高的试纸条,“只要添加了这种化学成分,在试纸上会立刻‘现形’,无需检测仪器,人眼可直观辨别。”不仅如此,陈伟还设想在食物包装材料中加入芯片,一旦因运输条件造成化学成分渗透到食物中,其外层颜色将发生变化予以“报警”。目前,相关企业十分看好这项快速检测技术,打算将其转化成产品,在市场销售。

“不久的将来,市民就可以自己在家中检测食品的安全。”陈伟这样告诉记者。

一天不实验 心里不踏实 搞科研需永不言弃

“便利店精神”是陈伟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搞科研就要学习‘便利店7天乘以24小时’的劲头,少了一股拼劲是不行的。”陈伟常常这样教导学生,更是以身作则。“有时候真希望一天有25个小时。”陈伟笑言,“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经常是一大早去直到凌晨才回,有时干脆就睡在那里。我是一天不到实验室,心里就不踏实。和妻子结婚5年,我们两人的旅行计划一再搁浅。”

对于陈伟来说,研究的成果只有运用到实际,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合肥科研环境非常好,适合做研究。” 陈伟先后辗转去过四五个城市,但最终在2011年选择来到合肥安家落户。目前,他已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相关国际SCI期刊上发表文章20多篇,今年更是击败了300多名对手,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选的“青年科学之星”。

原载于《合肥日报》2013年4月29日A02版

http://epaper.hf365.com/hfrb/html/2013-04/29/content_677552.htm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