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贫寒,父母离世,她学会坚强;兼职多份,自立求学,她从不喊累;热爱公益,乐于助人,她懂得感恩。来自偏远山区的合工大女生马世碧笑对生活——
“只要坚持,没有过不去的坎”
合肥日报(通讯员 周慧 记者 刘标)“只要坚持,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是合工大女生马世碧的座右铭,也是其生活学习奋斗的准则。
马世碧来自于一个偏远山区,父母双双离开人世。多年来,凭着不服输、不向困难低头的执着,不仅考上了好的大学,挣到学习、生活费用,还获得了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一系列奖励。
命运多舛的童年
“命运对我的不公让我时常感到无奈。” 马世碧的妈妈在其三四岁时就离她而去,年幼的马世碧跟爸爸相依为命,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家务、干农活。
初中时,马世碧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帮助爸爸干农活。可没有想到的是,父女相依为命的日子,并没有过多少年,灾难再一次降临到马世碧的头上。
就在马世碧读高一时,她的爸爸因病去世。乡里人都说马世碧是个苦命的孩子。幸运的是,马世碧有爷爷、叔叔以及学校老师的相助,才让其最后重返学校。
在求学的路上,马世碧曾多次辍学,这使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校省吃俭用并通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以较好的成绩考进了合肥工业大学。
贫寒使其自立自强
“出身不能改变,但命运可以自己把握,逆境更能催人奋进。”她说。
高考后的暑假,马世碧就开始了打工生活。最早,马世碧找了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一个月下来只有四五百块钱收入。
贫困,早就让这个孩子习惯了自立自强。帮一家包子铺卖早餐,“五一”和“十一”假期帮助客户发传单、做家教等,在合工大就读期间,马世碧做了很多兼职。
大一暑假,马世碧到了福建省一家塑胶厂打工,那里环境恶劣,天气非常炎热,一天要做12个小时,吃饭只有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并且每天早出晚归。马世碧说,厂里实行两班倒,上夜班生物钟打乱,白天睡不着,一个月下来人都消瘦了好多。不过,她挣到了两三千块钱,凑够了几个月生活费。
大二寒假,在很多同学都回家过年的情况下,马世碧又外出打工。尽管条件很艰苦,她从来没有喊过苦和累,也很少向叔叔拿生活费。
热爱公益喜助人
“平时同学出去逛街买东西,我或者呆在宿舍看书或者出去找兼职。”马世碧说,她尽量节省不应该花的每一分钱,也正是艰苦的生活环境,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但在学习上,马世碧也一点都不放松,在做兼职的同时努力学好各科知识,这两年学习成绩不断提升,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世碧还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大一每个周末去安徽省图书馆做志愿者。另外,当她回家时,也会帮助邻居家的孩子辅导作业、解决难题。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马世碧捡到钱包,最终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主人并物归原主,并且在食堂会帮助那些只有现金没有饭卡的人刷卡。
“做事必先做人,做人就要永怀感恩之心。”马世碧说,她一直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曾经帮助过她的每一个人。
原载于《合肥日报》2013年11月27日3版
http://epaper.hf365.com/hfrb/html/2013-11/27/content_747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