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读书王”一年读书246本
读书方式不能左右我们 有没有读书兴趣才是关键
合肥晚报讯(周慧 记者 罗敏 牛国梁)有人晒汽车、电脑、手机,还有人晒干爹。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富有”的人。3月27日,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对外发布学生读书情况,一名大二学生以246本的年读量,成为校园里最“富有”的人。
“读书王”有套读书秘籍
一身学生的装扮,一副厚重的眼镜,合肥工业大学大二学生张文友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张文友却又绝不平凡。平均每天读一本书,一年下来读了246本书,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张文友做到了。
“看书跟个人爱好有很大关系,像我就比较喜欢看文史类的书。”张文友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工科学生,但是从小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文史类的书籍更是心头所爱。在246本图书中,文史类图书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去年,张文友的闲暇时间都花在看书上。张文友在校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在图书馆泡2个小时以上,看不完的书就借回宿舍再看。要想每天看完一本书,没有一定的技巧也是办不到的。张文友的读书技巧很简单,对于喜欢看的书他会精读,一些书则选择粗读。
张文友说,“把时间花在看书上,潜移默化中生活更加丰富了,人的精神状态也不一样。”张文友笑着告诉记者,他曾花了2个月时间精读了《红楼梦》,走进书中的人物和世界,让他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又反过来用在生活和学习上。
平均每个人读了20本书
“工大师生大约3万余人,去年借书的总数超过60万册,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读了20本书。”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刘老师告诉记者,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联合出版社在全校读者中开展“2013年度合肥工业大学读书王”评选活动,评选出合肥校区读书最多的前100位学生,以此引导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除了张文友夺得“读书王”以外,郝超、刘义中两位同学,分别以212册、180册位居第二、三名。合肥工业大学将于“世界读书日”时,专门举办颁奖仪式,对排在前20名的学生进行表彰。
方便学生学校推电子书
在数字化的校园里,学生的读书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为了适应这种读书习惯,图书馆做出了调整。记者了解到,合肥工业大学就在推在线阅读,以方便学生的读书习惯。
“我们正在跟外界进行合作,主打一款名为‘读秀知识库’的读书平台。”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个读书平台上,能够找到绝大多数最近出版发行的图书,学生只要登录图书馆的主页,宅在宿舍里也能在线阅读书籍。阅读习惯的改变,是无法忽视的现状,但并非对每个人都是这样。就拿“读书王”张文友来说,他就更喜欢捧着书本。在张文友看来,“啃书”更加有质感,而且能够帮助记忆和阅读,不像看电子书容易让人昏昏欲睡。实际上,读书的方式并不能左右我们,有没有读书的兴趣才是关键。对于渴求知识的人来说,捧起书就能读得津津有味。
■思考 给读书营造点氛围
有人做过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社会上也有很多抱怨,说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书籍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了?不要再欺骗自己了,只是我们的心态和读书的环境改变了而已。
高校里良好的读书氛围却未曾改变。在合肥工业大学,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图书馆屡次调高学生的借书上限,而今本科生一次性可借阅15本书籍。与此同时,图书馆还不定期组织读书会、新书推介会,拉近学生跟书籍的距离。
记者了解到,从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历年的数据来看,学生读书的氛围变化并不大。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图书借还总量为110万,2013年,借还总量则为103万。相比之下,去年的数据略微有所下降,但并非单纯反映学生读书少了。“去年,不少学生转移到宣城校区,所以没有统计到数据里。总体来说,校园读书氛围还是非常浓郁的。”
原载于《合肥晚报》2014年3月27日O06版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4-03/27/content_784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