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尊敬科学但不爱科学
合工大副教授钱斌再度受国家图书馆之邀普及科技史
新安晚报讯(记者 李燕然)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钱斌曾登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梦溪笔谈》,成为《百家讲坛》首位讲述科技史书的安徽学者。近日钱斌再度受到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的邀请,讲述《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并将于下月中旬开讲。昨天,钱斌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文化去普及科学是《百家讲坛》的主讲经历带给自己最大的启发。“从普通人并不熟悉的科技史书说开去,以科技发展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历史的进程。”
主讲《百家讲坛》 “指引我走上一条用文化普及科学的道路”
钱斌是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0年,钱斌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钱斌先后登上《百家讲坛》和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讲坛”,讲述《梦溪笔谈》。
这次再度受邀开讲座,钱斌表示机会难得。“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开馆活动,把珍贵而优秀的馆藏古籍拿出来公开展览,他们专门邀请我去参观,顺便介绍一下典籍。要知道,《梦溪笔谈》和《天工开物》的最早版本都在这里。”
钱斌坦言,录《百家讲坛》对他的影响很大。“《百家讲坛》历练了我,有了一点虚名,也给了我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用文化普及科学的路。”钱斌表示现在国学复兴,人们崇尚传统文化,但是对科技文化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力量,没有辉煌的科技文明,是不可能取得经济的高度发展的。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个概念最早是欧洲人提出来的,是欧洲在取得世界经济大权后开始思考,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个历史事件,而是科技发明。我觉得现代人尊敬科学但不爱科学,我希望能为普及科技文化做点事。”
传播科技史 “我要做的不是知识的流,而是文化的网”
作为教师,钱斌很注重在课堂上普及和传播科技史。过去的科普是告诉大家科“学知识,现在网络发达,什么知识大家上网一查便知。所以我要做的不是‘知识的流’,而是‘文化的网’,要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点在哪里,它在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如何的影响。”钱斌表示,传播要接地气地传播。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不是在说古代怎么“好,而是要透视古人的努力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让学生们受到精神的感染,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有学生问我,学习古代文化能干什么,我说不学传统文化,你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工匠,但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工程师。”
钱斌经常受邀讲学,让他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武汉市图书馆。“有个摄影师受朋友之托给我带了一瓶麻油,他说这瓶麻油是当地一个三百多年的作坊用古法榨油炼制而成的,而这个古法榨油就是《天工开物》上记载的。”他说自己当时很感动。“《天工开物》里面很多的手工艺现在都被列入非遗了。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衰败境遇,还能有延续下来的真的是一件幸事。”
让学生参与整理 “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体味中国文化的魅力”
根据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内容整理润色而成的《千年一笔谈》,给钱斌带来不少荣誉,该书曾成为2013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入选书目。钱斌透露,自己目前正在央视的《法律讲堂》栏目录制《大宋提刑官》,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宋慈洗冤》也将于明年年初面世。
钱斌说,他在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史的整理工作。“让学生去查阅、编辑和写作,效果比我口说好太多。”他表示,初步将会整理出四大发明、丝绸之路、万里长城等内容。“我这段时间从《梦溪笔谈》里提出了100个笔记,让他们去写故事,结果他们有写成美文的,有写成剧本的,学生们的创造力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觉得很有希望。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体味中国文化的魅力,并在将来能够自觉传播文化。”
原载于《新安晚报》2014年12月10日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xawb/20141210/index_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