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但电池寿命短、行驶里程少的缺陷也制约了其普及。汽车的轻量化可以很大程度上使自重降低,减小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地面阻力,并以此减少能耗。因此,降低整车重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合肥工业大学刘蕴博研究员科研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精密铸造、一体化底盘设计和轮毂驱动等一系列新技术研发的轻量化电动汽车,在保证车辆安全性、可靠耐久等性能前提下,实现整车减重200千克,续航里程大幅提升。
“我们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中,采用40片碳纤维的复合材料构成乘员舱和车架,中间用结构胶粘接而成,不用焊接。电池箱也从传统凹凸不平的电池箱改进成了现在的全平电池箱,由铸造铝合金的底架承接。 ”刘蕴博介绍。一个铸造铝合金车架分为了前中后三个部分,由螺栓连接组装在一起,省去1131个焊点,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同时模块化的铝合金架,非常利于装配,没有焊接,主要为结构胶粘接、铆接和螺栓连接,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车型,这些优势都很符合轻量化的设计初衷。
4月25日,由刘蕴博团队技术支撑的富晟汽车首款轻量化电动乘用车LWEV,在北京车展华丽亮相。北京车展后,富晟汽车将立即开始首款轻量化电动乘用车的生产与测试,计划明年量产。
【背景链接】
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一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热潮。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等全球知名汽车厂商相继发布了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7年9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等多家机构公布 《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更是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截至2017年9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150万辆,占全球一半左右,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原载于《安徽日报》2018年5月25日12版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80525/article_3666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