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记者 黄湄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现存大量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及其他历史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6月30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徽州传统村落活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成果汇报展览暨研讨会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举行,此次展览作品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现场吸引了众多古建筑爱好的老师和学生前来观摩。
“徽州传统村落活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创作历时4个月传承徽州文化精髓
据悉,“徽州传统村落活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由李早教授主持。2018年初,本项目面向全国遴选了31名从事徽州传统村落活化创意设计工作的优秀人才参与培训,其中有教授、在读博士、高校学生,还有一些老师。
“此项目结合艺术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理论与设计知识,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的专题研究、实地调研以及设计实训等环节,多视角、全方位地培养创意设计人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李早介绍道。
说起项目,李早侃侃而谈,“研修班历时近4个月,学员们不仅完成了徽州传统村落地域风貌营建、传统技艺传承、文创产品设计、创意策划实践等模块的培训,还专程赴浙江、皖南等地的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并针对皖南屏山、黄村等村落开展创意设计项目实训。 ”
此次展览充分体现了学员们的艺术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记者了解到,学员们通过提取皖南传统村落中质朴的民间文化优势,实现生产、生活和交往空间的重建和复兴,进一步活化乡风民俗、徽商文化,激活村落活力。这些成果突出体现了“活化创意”的特色——不是简单地以新代旧、寻求物质利益和功能的满足,而是探寻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最佳结合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原真保护,开展人文规划并以创意设计介入乡土文化产业,实现传承乡村文明脉络的初衷。
作品亮点纷呈关注留守老人和儿童
参观者随着如潮的人流,步入展厅,在一个个模型、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图文和视频资料前仔细驻足观看。其中作品《我爱黄村》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是基于儿童研学和文化旅游方向的跨界综合设计,更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展厅内人流如织,气氛热烈
作品《我爱黄村》是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选择黄村,因为我是一个喜欢陪伴女儿游学成长的父亲,整套方案都结合了父亲的期望和女儿的体验,希望这种情怀能够帮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安徽建筑大学老师张乐感慨地说道。
本次成果展即为研修班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的研究和设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学员们完成的设计作品主题丰富多样,在现场展出的31组作品中,既有对教育和养老等乡村民生问题的关注,也有对过度写生导致的超负荷和无序商业渗透对传统古村落整体氛围的负面影响的反思;既有对单一废弃建筑物进行空间结构上的改造,也有对村落地段进行整体的更新规划。
31组作品惊艳亮相
作品《阡陌之间》
作品《徽韵竹趣》
展览现场,作品《春·榫老幼复合空间设计》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古村落的活动空间被游客占领了,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作者陈振华介绍道,本案位于安徽省黟县屏山村内,将现有废弃空地进行改造设计,打造以村中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娱乐空间。本案中将屏山邮局作为场地中心建筑,意在将村中的思念寄托于邮局的载体。
陈振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目前在安徽新华学院当老师。谈起设计,她更是滔滔不绝,“从设计到模型成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开始构思、选题,经过三、四轮的论证和汇报,同时指导老师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对于我们的想法上也给予了支持。整个设计以春榫为主题,意在将徽州古村落的特色‘春笋’与‘榫卯’相结合。在场地中,从广场形式到空间装置都体现了将徽州榫卯技艺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
“老幼复合空间的概念主要从打谷场、浑水摸鱼、榫卯趣味设施等节点,像一根文化的纽带将村中老人与孩子牢系一体,从而达到文化的活态传承的目的。”陈振华表示。
作品《春·榫老幼复合空间设计》打造以村中留守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娱乐空间
振兴美丽乡村愿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据介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是保护和弘扬徽文化的研究重镇,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活化传承徽州传统村落的可行性,以推进建筑、人文和艺术的互动为抓手,突破传统的形式语言和研究方法,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现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目标。
此次成果展初步建立了徽州传统村落活化传承理论框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地区机能重塑与村落社区营造,为保护和修复徽州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和方案,也表现出了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担当和时代精神。
采访中,李早特别提到,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学院每年都有将近200名同学,利用暑期时间赶赴徽州地区,选择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对其进行测绘,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20年。“针对徽州古建筑数字库,我们目前准备出版相应的测绘图集,把原始的资料保存下来,为今后古建筑复建、再建提供宝贵材料。”
参观者忍不住在精美的作品前留下倩影
这些创意设计成果如何真正落地?李早说道,“部分成果学员已经申请专利,还有的学员撰写了论文,将在相关刊物发表其作品及论文。下一步还准备出版作品集,里面汇集所有的作品,包括我们学院师生围绕该课题设计的作品。”
“我希望学员们的设计成果不仅能够指导徽州传统村落的活化传承,更能将优秀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跟踪指导学员,积极促进微州传统村落的实际保护与活化设计实践项目。”李早表示,通过这次人才培养项目,该学院与省内各兄弟院校也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今后他们还会加强与徽州传统村落管理人员、村民和开发企业的联系,努力在典型村落创意实践活动中定位多元业态,不断地推动古村落多样性创意文化项目的开限,彰显示范作用,促进美丽乡村与传统文化复兴。
原载于合肥在线2018年06月30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8/06/30/0154759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