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3月14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广教授应邀做客“天地境界”大讲堂暨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提升论坛,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低年级学生作题为《天涯无处不飞花:关于发现的几个故事》的报告,资源科学与工程系相关负责同志、辅导员和近500名学生一起聆听了报告。
孙立广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地质学研究。参加了南极考察、首次北极考察和南海西沙考察。独创的企鹅考古法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被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评为“科技攻关优秀成果”,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开创了“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研究方向,出版《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和《南海岛屿生态地质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Natur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先后获“全国先进野外工作者”和“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3次获得“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他所培养的学生中,有3人次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提名奖及中科院优博论文奖。
报告会上,孙立广教授从1998年南极泥泞的起步开始谈起个人近二十年的科研之路。讲述了艰难的南极考察百日之旅,并引出了一系列小故事:小冰期企鹅繁荣的机制、追寻失落的文明、从鸟粪到风暴潮和未完待续的新故事。这每一个小故事背后都有其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和坚持,都有一颗好奇和想去探索的心,都有为自己从事行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都有为实现中国大国梦的担当和责任。孙教授的故事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展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的风范。
会后,同学们主动向孙教授提问,针对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就业状况和南极探险魅力何在等问题,孙教授一一作答,同学们被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折服,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