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交流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的经验和案例,创新中学化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5月24号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了2018年安徽省化学数字化实验创新教学观摩研讨会。会议由省教科院夏建华老师主持,安徽省各市化学教研员、各数字化实验项目学校的教师汇聚一堂,共同参与研讨。
附属中学校长刘以成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所做的各项工作,介绍了学校的数字化实验的开展情况,并对老师和专家致热情的欢迎!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由附属中学的鹿钰锋老师的数字化实验与中学化学融合创新的公开课、数字化创新实验案例的展示以及数字化创新实验案例交流组成。
鹿老师的数字化实验与中学化学融合的创新课由学生分组实验、视频展示、老师演示实验构成。分组实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最后的演示实验用导电率传感器测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的导电率变化图像是本节课知识的升华,经过前面的分组实验和学习,学生已经对化合物的导电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猜测并画出这个过程中的导电率图像,最后演示实验揭晓谜底。整堂课对于知识建构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巧妙地将数字化实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的设计也是从化学学科素养的五个维度出发,在化学教学中落实了化学学科素养。同时本节课又是一节初高中衔接课,也为学生以后的知识学习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鹿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鹿钰锋、张晶两位指导老师带领的来自附属中学的九年级3班的崔睿琪、蒋上右、黄新曦、陈陆麟、苏智涵、张健六位同学在此次研讨会上展示了他们的作品:《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人工呼吸》。这是一个有着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钻研的科学精神的团队。其作品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并且是一等奖中唯一的初中生团队。
评课环节由合肥市第48中学校长刘继宏、特级教师杨明生、合肥市化学教研员苏仕标老师三位评析。他们的点评高瞻远瞩,既有理论又客观中肯,把课堂教学与化学核心素养紧密联系,让听课老师受益匪浅。
徐伟老师是附属中学的一名特级教师,也是包河区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他在此次研讨会上展示了他的作品-《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此作品荣获了2018全国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应用及创新设计三等奖。此案例利用了数字化实验仪器对传统实验中的酸碱中和滴定进行探究,将中和反应的真实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数据的真实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其能力和素养得以建构。从化学核心素养出发,运用POE策略,也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了知识向素养的转化。合肥32中的王磊老师以及来自合肥师范学院的张晓静依次对自己的数字化创新案例进行了展示。之后各个数字化实验项目学校展示数字化教学案例与大家共同交流。最后姚如富教授进行发言,由夏老师最后作本次研讨会的总结。
此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附属中学化学教研组在数字化实验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充分展现了鹿钰锋老师和他的学生以及包河区高中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亮丽风采,也充分说明了数字化实验仪器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的是传统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专家点评更是高瞻远瞩,参与人员都感到收获颇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