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2024年度指南25和指南26新立项项目启动会在合肥工业大学举行。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副主任颜晓虹、研究与专项处处长吴姝琴、项目主管徐瑶,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康宇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共有2个方向、11个新立项项目启动,承担单位涵盖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其中,合肥工业大学牵头承担3个项目。

康宇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合肥工业大学始终秉持“工业报国”初心,注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工程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学校将继续发挥材料学院和机械学院的科研实力,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核聚变能研究的关键技术突破,为国家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颜晓虹向项目成功立项表示祝贺。他全面回顾了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以来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专项的战略定位介绍了总体布局和组织机制。他指出,本次新立项项目涵盖多个前沿方向,体现了国家对青年科研人才的高度重视,希望项目团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风险防控与团队协作,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
吴玉程教授在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发言时向核聚变中心对合肥工业大学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核聚变能研究是人类能源未来的重要突破口,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学校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资源、凝聚力量,扎实推动项目实施。希望青年科研人员珍惜机会、勇于创新,力争在高水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上双丰收,为我国聚变能源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会上,各项目负责人从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考核指标等方面作了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启动暨论证会明确了研究方向,理清了实施思路。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按照会议意见,协作攻关,加快推进任务实施,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成果,为我国聚变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和项目团队成员参加会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武国剑主持会议。
(陈鹏起/文 陈鹏起/图 罗来马/审核)
责任编辑: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