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周慧)“攻读博士期间,除了理论课回学校学习,其余时间我都浸泡在企业研发一线的实践中。”从合肥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高翔,尽管近期才正式入职阳光电源,但他和公司的缘分却从5年前就开始了。2019年,刚开始读博一的他,就被导师带入企业一线参与科研攻关,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锻造。
阳光电源是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自公司1997年成立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就与阳光电源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产学研合作联合科研攻关同时,产教融合携手培养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
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合肥工业大学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工业报国底色、突出的人才培养底气,培养了50余万名各类人才,“千人一名领军人才”成为学校响亮的创新人才培养品牌。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合肥工业大学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教研一体、协同育人、联合攻关”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把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向,把厚植家国情怀、矢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深化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深度融合,将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工业报国”的理想追求在一代代青年学子中接续传递。
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实践能力为重点,合肥工业大学在优秀人才选拔、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能力塑造、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学校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关键,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分类、分领域评价标准体系,着重考查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适应行业发展动态的新工科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学分,建设创新实践平台,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向课堂与工程一线现场教学相结合转变。学校充分发挥工科办学特色和产学研合作传统优势,通过高水平校企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学校与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设了一批高规格人才培养平台,携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科技研发成果,形成了完善的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近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先后与阳光电源、奇瑞汽车等130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从行业领军企业、知名科研院所等单位遴选行业导师1000余人,引领研究生在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与科研历练中增长本领才干。学校毕业生70%以上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国家重要行业,70%以上进入各类500强企业,迅速成长为国家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
原载于中国教育新闻网2024年7月11日
原文链接: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407/t20240711_2111221439_wap.html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