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年来校招聘人才的用人单位,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又将在我校招聘各专业毕业生120多人,成为11月23日举办的我校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人员最多的用人单位。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5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万多个招聘岗位,是自学校1988年举办毕业生就业市场以来,来校用人单位数量最多的一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左其琨、安徽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闫明圣,我校党政领导李廉、庆承松、周军、赵韩、吴玉程、张效英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亲临现场,看望并慰问了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作人员。
尽管目前房地产、高速铁路、汽车等多个行业领域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但企业到校招纳人才的热情却更加高涨。据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11月23日之前,学校已经召开专场招聘会近620场,另有9个地方政府组团来校举办招聘会278场,16家企业组团来校举办招聘会223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来校“招兵买马”的单位数量增加了1/4,其中超过60%是国内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特别是在机械、汽车等行业,几乎所有国内知名企业均来校招聘,仅在工程机械领域,徐工、临工、三一、厦工、柳工、山推等众多国内大型企业云集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气、土木、化工、信息等传统优势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学生就业满意度普遍提高。而生物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也同样获得了百威啤酒、伊利牛奶、盼盼食品、青岛啤酒、雨润集团等知名企业的青睐。在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召开之前,我校2012届6228名本科毕业生已经有29.8%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今年在我校招聘230多名毕业生。据该公司人事部门郑先生介绍,公司今年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比去年增加了1倍多。而这些人才将安排在从新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各个重要岗位上。
近年来,学校紧抓利好就业形势,在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找好就业工作落脚点,整合多方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强化驻校“工作站”依托等有效途径,大力巩固和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时将市场进一步细化,建立分地区、分行业联系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由年度“双选会”、校园专场招聘会,专业化、行业性和区域性组团招聘会组成的就业市场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空间大、服务面广、合作好、推荐成功率高的多维一体化人才市场为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提供了保障,铸就了响亮的工大就业市场品牌,受到各类用人单位和其他高校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来校招聘岗位16人,该公司铸造公司书记章九清说:“我们每年都会来合肥工业大学招聘毕业生,近年来我看到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合肥工大的毕业生就业更加趋于理性,不再只关注待遇,而更关注专业对口和今后事业发展,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尉徳芳介绍说,经过多年来系统细致的就业指导教育,我校毕业生就业更趋理性,就业渠道日渐多元化,出国、入伍、到基层工作毕业生的比例逐渐加大。
据了解,学校建立了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将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贯穿整个就业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早在大一、大二时,学生就可以选修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大三、大四时,学校还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此外,校就业指导中心还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就业全过程提供咨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使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容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对口、未来事业能够有所发展的岗位。
“合肥工大的学生踏实、肯干、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素质全面,特色明显,用人单位普遍觉得实用满意。”工大学子之所以如此抢手,除了全校上下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力以赴外,更为关键的是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作好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作为奋斗目标,使“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不断彰显。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通过对学科基础平台的整合和改造,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作为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修订了2011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的“专业培养标准”;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培养模块。
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校规定,所有专业4年内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得少于40周,各种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达到了25-35%。在校内,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在拥有国内一流设备的工业培训中心参加工程训练,与就业企业设备设施实现无缝对接;在校外,学校在国内知名的上海大众、JAC、合力叉车、美菱、荣事达、奇瑞等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充分接受现代企业管理和先进技术。目前,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已经达到12个,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到近200个。通过建立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工程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全程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周慧/文 宁浪沙/图)
我校举办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
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亲临现场,看望并慰问了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作人员
11月23日上午,学校举行2012年毕业生就业市场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了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用人单位代表与毕业生进行洽谈